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与发展(一)
详细内容
自1679年世界上第一个政党建立至今,政党政治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均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利益并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类政党空前活跃。一些政党不仅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产生着很大影响。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际关系,已经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一般的政府交往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
一、世界政党格局处于大变动之中
两极格局解体之初,世界范围内的政党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在原苏东地区和非洲国家出现多党制浪潮,世界新增大小政党上千个,包括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新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绿党等。有的国家还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或是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党。在多党制浪潮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和原苏东地区转型国家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政党力量和影响受到削弱,有的陷于分裂,有的走向瓦解。总的说来,这些国家的政党格局当时多呈散乱无序状态。各政党力量消长起伏不定,政党之间的关系纷乱迷离,党派斗争显得极为尖锐、复杂和激烈,有时甚至导致剧烈的社会震荡和冲突。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两党制格局也开始面临“第三党”和独立力量的挑战。
近10年来,经过社会政治斗争的无情洗礼和持续不断的分化组合,原苏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政党消失在大浪淘沙般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不少名噪一时的政党领袖,成了历史舞台上匆匆来去的过客。但也有一些政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本国政治中的重要因素。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逐渐稳定,政党政治走向有序化。“街头政治”转变为议会斗争,“议会民主”成为政党角逐政权的主要手段。社会的和睦与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党的自身建设和争取更多的选民支持成为各政党关注的主要问题。到新世纪初,许多国家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政党体制和政党政治新格局。世界政党政治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混乱无序逐步转向相对平稳的渐进发展状态。
二、发达国家传统政党面对挑战,求变图存
早在冷战结束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组合,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政党为争取社会中间阶层、壮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展开了激烈竞争,有些党甚至把代表和体现社会中间阶层的利益作为参加竞选、执掌政权的基本出发点。也有一些传统政党因缺乏时代精神,对社会中间阶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较为有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
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许多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一般不提出执政、参政的政治主张,而主要关注诸如人权、环境保护、地方权利、公民权益等具体事务,也有的积极参与反战、反核、反全球化、反集团化等社会运动。虽然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比较松散,但由于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面广,其作用已逐渐渗透到传统上属于政党的活动领域。此外,由于跨国公司、跨国集团、跨国机构对国际和地区性重大事务的影响急剧上升,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政治影响力也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现代传媒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政党领袖和少数精英借助媒体突出个人成为时尚,有些党组织上日趋松散,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不断弱化,不少党正在演变成选举机器。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的政党也面临类似问题。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西方国家的政党都在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新形势,大力拓展本党的社会基础,奋力寻找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为此,许多政党的关注点已从过去单纯的政治目标逐渐转移到经济社会领域。眼睛向内,政策务实,政治与经济并重,已成为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