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传统到现代——保罗.塞尚与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型(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保罗·塞尚 艺术观念
论文内容摘要:保罗·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一、艺术观念与视觉方式的变革
观念支配世界,观念改变世界。潜藏在视觉方式变化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乃是艺术观念的变化,所以记载着各种艺术风格、流派产生、发展、衰落的艺术史,不仅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从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来说,乃是一部关于艺术观念不断更新演进的历史。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所持有的艺术观念是不同的。艺术观念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艺术作品、甚至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认识和评价。
纵观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和演变,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法国印象派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西方美术以模仿写实为主流,可以称为西方传统艺术;第二阶段从l9世纪下半叶的后印象派开始直到现当代,这个阶段的总趋势是突破模仿自然的传统艺术观,走向主观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表现,建立了全新的艺术观念。在传统艺术观念到现代艺术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保罗·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在塞尚之前,西方主流画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模仿自然万物,从塞尚开始,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正是由于塞尚的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巨大震撼,这种巨大的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始于塞尚,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西方美术史分“塞尚之前”和“塞尚之后”两个阶段。要了解、认识西方现代艺术,首先需要了解、认识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而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肇始于塞尚。
二、塞尚与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型
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1、几何构成方式。模仿再现的艺术观念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谈到了人有模仿的本能,柏拉图提出了绘画是对现实的模仿的模仿理论。作为一种美学体系,模仿理论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还以透视、解剖、明暗等科学法则发展和充实了再现客观对象、描写真实的艺术手法。艺术家们在描绘对象时把模仿客观对象作为绘画不可动摇的基础,这种传统绘画观念一直保持到l9世纪印象主义时期。塞尚最初参加了印象派画展,但印象派主要追求光影的效果,而忽视对象的轮廓和形,艺术观念的差异最终导致塞尚的离开。塞尚最大的旨趣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尽可能客观地描绘世界,从本质上看,塞尚是一个古典主义者,他最崇拜古典主义艺术家普桑绘画中的那种平衡、宁静和坚实的结构,促使他不惜代价要在自己的艺术中实现那种博物馆艺术的不朽和永恒,但他发现古典艺术大师为了这种艺术风格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自然的真实性,因为这种创作所尊重的不是自然本身。所以塞尚声称“根据自然,重画普桑的画”。他认为画家应该忠实于自己面对自然所获得的视觉感受,使作品既有印象派强烈鲜明的色彩,又不舍弃对象的形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