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银行管理论文>银行卡风险与防范措施探讨(一)

银行卡风险与防范措施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影响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随着银行卡风险的不断显现,研究银行卡风险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银行卡;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银行卡作为便利、快捷的电子支付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的青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年)》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末,银行卡发卡总量18亿张,人均持卡1.36张,城镇人口人均持卡2.97张,同比分别增长19.3%和17.4%;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24.2%,比2007年提高2.3个百分点,社会公众用卡意识明显增强,银行卡已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消费最频繁使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与此同时,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也迅速扩张,银联卡已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ATM网络、30个国家和地区的POS网络实现受理。银行卡正以其携带方便、结算快捷等优势,迅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使用的消费支付工具,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验的不足,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影响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随着银行卡风险的不断显现,研究银行卡风险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银行卡风险现状
  
  目前银行卡主要存在四大风险:欺诈风险、中介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1.外部欺诈风险
  在各类银行卡风险中,外部欺诈风险是目前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欺诈目的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三种:ATM机取现、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从欺诈的手段看,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机骗卡三类。
  2.中介机构交易风险
  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类是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为犯罪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渠道,引发交易风险;另一类是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的信用卡营销行为引发的风险。
  3.内部操作风险
  内部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的风险。与外部欺诈风险和中介机构交易风险相比,此类案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是内部专业人员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对银行声誉的影响也更严重。
  4.持卡人信用风险
  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不少银行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发放信用卡,也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均反映出部分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发卡量而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