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英语语言文化>现代日语中省略现象的语用功能探究(一)

现代日语中省略现象的语用功能探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立足于语用学的研究平面,以先行研究理论为基础,对现代日语中的省略现象进行语用学角度的分析,提出简练原则、礼貌原则、交流原则、强调焦点信息四类省略的语用功能。从语用学角度探究日语中省略现象产生的动机和原因。
  关键词:省略;语用功能;简练原则;礼貌原则;交流原则;日语
   语言是在某一语言环境中使用时具有实际传达功能的东西,话语的意义会因为当时说话的环境而产生变化,同一种语言表达,如果说话的人不同、场面和时间有异,话语的意义也可能不同,因此语用学应运而生。结合语境因素研究话语的意义,就是对语言的语用功能的研究。现代日语中广泛存在的省略现象从语用功能方面进行研究,就是对语言和语境以及语言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主要是分析话题与说明、表达的焦点、交际类型以及同语境的关系等。
  欧美对于语用学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简称C P)”、人类文化学家布朗(P.Brown)和语言学家列文森(S.Levinson)基于“面子”(face)角度提出了“礼貌(politeness)论”,以及利奇的(Geoffrey N.Leech)“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在省略的语用学研究方面成为指导性理论。本文基于以上理论,尝试对日语中的省略现象进行语用学角度的探究,将省略的语用功能分为简练原则、礼貌原则、交流原则、强调焦点信息,下面则对这四类语用功能进行说明。
  
  一、简练原则
  
  关于语言省略方面的研究虽然是百家争鸣,但对于省略的作用却达成共识,就是使语言更加简洁。所以说,简练是采取省略表达的根本原因。利奇在他的《语用学》一书中提出简练原则这一概念,他提到省略的语用条件即听话者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来正确复原说话者所省略的内容。当然,复原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语言自身特点外,可以是说话人的表情、声调甚至眼神,或者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共有的知识等因素。如1995年5月30日中京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主持人在与一对老夫妻讨论解决婆媳矛盾的良策时,有如下一段对话:
  ○主持人:“お二人の年は?”
   观众:“65”
   主持人:“と?”
   观众:“65”
   主持人:“两方とも?”
  观众:“はい”
  以上这段对话如复原被省略部分则应该是以下表达方式:
  ○主持人:“お二人の年はおいくつですか”
   观众:“65岁です。”
   主持人:“65岁と何岁ですか?”
   观众:“65岁と65岁です”
  主持人:“两方とも65岁ですか?”
  观众:“はい、两方とも65岁です”
  为何如此省略的表达方式能被听话人所理解,而不会引起误解和歧义呢?笔者认为,除了借助词汇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外,还因为说话人借助了对话场景、上下文、语调、与听话人共有的知识背景等因素。下面则从这四方面分析如何借助语言外的语境因素进行省略。
  (一)对话场景
  该段对话的场景是主持人询问参与节目的观众,讨论题目为如何解决婆媳矛盾,开始谈话的第一步是了解对方年龄等的基本信息。所以,即使没有明确说明“おいくつですか”,从对话场景来看,由于讨论的是婆媳矛盾,所以代沟和年龄自然是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因而询问观众的年龄是自然而然的。而且,此处从词汇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考虑,借助名词“年”的意义和提示助词“は”的语法功能,而省略了“おいくつですか”。
  主持人的第二个问题“と?”,从对话场景看来,因为有两位观众,所以主持人问到的“と?”则很容易能够理解为在询问另一位的年龄。
  (二)上下文
  说话的双方为了使对话顺利进行下去,需要双方的合作,所以被主持人询问年龄,观众自然回答自己的年龄,所以数字“65”后即使省略了量词“岁”也不会引起误解。
  观众回答年龄为“65”之后主持人又问到“と?”,联系上文去理解主持人所问“と”的含义,则不难理解为“65と何岁ですか?”。
  当主持人被告之另一位观众也是65岁的时候,主持人寻求确认又问了一句“两方とも?”。由于之前的问答内容都是围绕两位观众年龄展开的,所以主持人的“两方とも?”自然也是在确认两位观众是否都是65岁。
  面对主持人的“两方とも?”这个问题,观众用表示肯定的感叹词“はい”来回答,那么后面被省略的内容一定是“两方とも65岁です”。
  日语中,借助上下文进行省略的例子最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除上述例句外,另举一例为证。
  ○水野:“いい先生がいっぱいいるんだろうなあ。”
  村上:“东大だからね。”
  (テレビドラマ“东京大学物语”)
  该段对话中,村上说的“东大だからね”只有在上文“いい先生がいっぱいいるんだろうなあ”的补充下才能准确地把握村上所要表达的“东大だから、いい先生がいっぱいいるんだろうなあ”的含义。
  (三)语调
  主持人的三个问题“お二人の年は?”、“と?”、“两方とも?”因为都采用了省略形式,此时只有通过上扬的语调才能让听话人正确理解为说话人在询问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日语口语中,常常借助上扬的语调省略疑问句的谓语部分,或者省略疑问终助词。如:
  ○泽田俊介:“ちょっと话がしたいんだけども、これから一杯やらない(か)?”
  (テレビドラマ“ナースのお仕事”)
  ○村上:“一人になりたい时はここに来てぼうっとしているんだ”
  水野:“じゃ、二人になりたい时は?(どうしますか)”
  (テレビドラマ“东京大学物语”)
  从例句中可见,如果使用了上扬的语调,即使省略了疑问终助词或疑问句的谓语部分,也不会产生歧义。
  除了依靠对话场景、上下文、语调进行省略外,说话人与听话人共有的知识背景也是进行省略所借助的因素之一。
  (四)共有知识
  如母亲问孩子“今度の夏休みは?”由于母亲和孩子具有同样的知识背景,当母亲用这句外人看不明其所以然的省略句询问孩子的时候,孩子则会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回答。如这个孩子每个假期都在补课,母亲很可能是在问这个假期是否需要补课、需要补习什么科目;如这个孩子每个假期都要去旅游度假,母亲很可能是在问这个假期是否还要去旅游度假、去哪里旅游度假;如这个孩子每个假期都在乡下的外婆家度过,而这个时期恰巧外婆身体不适不便打扰,母亲则很可能是在问这个假期孩子打算在哪里、如何度过。
  综上所述,简练是会话时进行省略表达的根本目的,简练原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力气完整传达说话人所要表达意思而需遵循的基本原则。达到语言简练目的的手段除借助词汇的意义和语法功能等语言因素之外,还可以借助语言外的因素,即对话场景、上下文、语调、共有知识等因素。
  
  二、礼貌原则
  
  在日语中,在拒绝别人的建议或邀请、埋怨对方抒发不满或者请求对方帮忙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引起对方的不悦甚至伤害对方。此时,说话人要采取委婉的说话方式,避免使用直接拒绝、责难、批评、反对、命令的语句,不伤害听话人的面子,使对方从言外之意去理解说话人还要表达的心意。以下三种情况下,日本人经常按照礼貌原则使用省略的表达方式。
  (一)抱怨
  日本人在抱怨或表达不满时经常使用“すみませんが、あのテレビですが、音が…”、“恐れ入りますが、お宅の坊さんのことでちょっと…”、“何回も说明したのに…”等表达方式,省略后半部分自己真正意欲表达的重点内容,将容易伤害对方的语言省略不说,这是日本人最善用的委婉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