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闻传播学>透析新闻写作范式的变异(一)

透析新闻写作范式的变异(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新闻写作范式正在发生变化,新闻文本的标题和格式都在创新,但创新不能丢弃了新闻报道真实这个根
  关键词 新闻写作 范式 异化 虚假新闻 根
  
  时下,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千方百计创新、出彩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异着长期以来形成的新闻写作范式。
  媒体的这种变化虽然赢得了市场,但新闻写作范式的某些变异却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有的媒体从业者在商业化影响下,一方面变异新闻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放开手脚制造“合理想象”的虚假新闻。此现象让人为现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新闻价值取向而忧虑和困惑。
  
  一、新闻写作范式变异的特征
  
  在近10年来的报业竞争中,其新闻文体和文本格式的变异是显而易见新闻写作范式有了这样一些变化特点。
  
  1 新闻报道两大主要文体标题的习惯形式趋于模糊
  消息和通讯是新闻报道的两大文体,各自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律和特点,但现在一些报纸,消息和通讯的标题互相借用,使两种文体标题的形式和风格相互融合,趋于模糊。
  (1)标题变异的具体表现
  有些消息为了软化,标题文字表意不直截了当,采用通讯的传统标题形式,显得比较含蓄,如《中原伏“虎”》(人民日报)、《发展之“魂”》(四川日报),两则报道的主标题都比较虚,是非常明显的通讯标题的做法,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消息,而且有“本报讯”之类的消息头。
  有些通讯采用消息的标题形式,直接点题,两栏、三栏标题都用上来。如《(主)薄纱掩面“最美丑女”蓉城征婚(副)身患红斑狼疮的吴女士希望能找到生命的另一半》,这是一篇通讯,但从标题上看已分辨不出是消息还是通讯了。特别是现在一些解读性新闻,其文体更是泾渭难分,如《(引)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主)我国外资企业总体运营良好(副)在国民经济总量占比稳步提高不用害怕外商投资的抑制效应》,按传统习惯这些是消息标题做法,但这些文章标题下的内容却类似通讯文体:
  此外,较多的口语和俗语用人标题,此类标题形式在四川的市场化报纸里很常见,像《市场消防车扯拐众商家用脱一车灭火器》,此题虽然通俗,但这里的“扯拐”和“用脱”恐怕只有四川人才看得懂。
  (2)新闻标题的传统规律和习惯剖析
  消息和通讯两大新闻文体因为表现手法和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形式不同,标题也就各具鲜明的特色,
  就形式而言,过去消息的标题比较复杂,有复合式标题和单项式标题,而复合式标题又有三栏和两栏式,两栏式又有两种情况;过去通讯的标题形式较简单,主标题的字数较消息主标题少,可以少到一两个字,如《源泉》、《搏击》,消息的主标题则没有这种情况。
  就风格而言,消息的标题硬而实,往往直截了当,标题表意较直白,题意非常明朗,把事件所涉及的对象、什么事件,甚至结果或效果几个要素都浓缩到标题上,让人一目了然。
  就总体规律而言,通讯的标题软且虚,对新闻事件表意较为含蓄,大多数通讯的主标题只能看出某种意思,看不出具体事件,一般要给读者留有阅读和意识空间。如前段时间媒体对南江县已故纪委书记王榱的报道,《人民日报》的通讯标题有《永远的巴山红叶》、《大巴山的女儿》等,这些标题在表意上只能看出一种精神和态度,但给人的感觉比较虚化。
  在新闻写作中,传统的消息和通讯两种文体就标题的处理是非常明朗的,无论形式和风格,各自的特点都很鲜明。
  
  2 文体的文本格式边缘化
  消息文章短、字数少、内容单一,通讯字数多、文章长、内容丰富。由于文体表现力和新闻报道的内在规律等因素所致,消息一般都有消息头,如“本报讯(记者XXX)”,全国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的消息头是本报x地x月x日电(记者XXX),列通讯来说,较长的文章有小标题,对报道事件反映的几个方面或情节,各用小标题统率,以引导读者。
  过去,以上两个方面都是新闻报道两大文体最明显的特征,但随着报业的发展,现在这些特征已模糊化了。不少报纸为了在形式上软化新闻,大量的消息不用消息头,舍去了“本报讯”和“电头”,并借用通讯的作法,在四五百字的消息里也加上小标题,以方便读者快速了解信息。
  无论是标题形式还是文体格式的变化,对新闻写作来说都是一种进步,或者说创新,是新闻贴近受众在微观技能上的反应和表现,但有一点我们又必须警惕,新闻写作不管怎样变化,决不能超越真实性原则,不能丢了真实这个“根”。
  然而,现在不少报纸以创新为由,而行炒作之事,甚至报道虚假新闻,这些违背新闻原则的报道,虽然祸端在思想意识方面,但具体操作则多出在新闻写作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