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对体育课逆反心理的分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字:高职生体育教学逆反心理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打破传统的、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时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高职学生对体育课产生逆反・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几个突破口。如: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学生心理,以便遵循体育心理健康规律,抓好相互联系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在教学中,・理教育要以预防为主与信念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理素质。排除心理障碍的影响和干扰;并给出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采纳的几点建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改革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体育教学的集体性;以情感为纽带,建立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而高职院校的体育要适应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的需求,就要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树立健康体育,娱乐体育的思想理念,而对高职生来说,就必须要克服掉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问题,下面就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体对接受未来教育、规范制约后,刺激影响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冷漠、拒绝、反感、讨厌等行为表现的心理现象。在体育课堂上出现的不愿意学习技术动作、精神不集中、厌烦、反感、难以继续学习等现象,大部分来源十学生的逆反心理。
1.高职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水平
高职学生是由初中生或高中生毕业升入到高职院校,年龄在14一1}岁左右,他们的年龄对体育运动有着特殊感情和认识,也有着特殊的评价。他们对体育课的了解太少,大多数同学认为体育课是“玩”,也不明白上体育课的目的何在;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本身的素质不是很高,再加之教学设备简陋、场地小、器材少、人数多、教学方式落后等,使他们在体育课上自然就表现出一种逆反心理。
2学习方法不当
据调查,在上高职以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都是放羊式的教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体育课就是如此,进入高职学院以后,每周只有两学时的体育教学,再加之体育课正规化,很大方面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他们也很难掌握对体育课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故自然就产生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
3.学习体育课的动机不够明确
据调查,高职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习动机明确,对体育有较大的兴趣,课堂表现积极主动,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技能快,这类学生不足15%。第二类是学习动机不明确,多是出于“好玩”的心理,适合自己兴趣的就“玩玩”,不适合自己兴趣的就不参加或者浑水摸鱼,此类学生占60%左右,第三类是不愿意上体育课,这类学生占25%左右,其中这类学生有一部分认为体育课的内容乏味,打不起精神,有的学生怕做不好动作时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鄙视,故对练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不足以及遗传或生长发育造成的反应迟钝,不协调等因素,导致心理失衡,怨天尤人,自暴白弃。有一部分学生是身体素质差,面对竞技性强的项目就产生害怕,提心吊胆、萎缩逃避、意志不坚强等引起恶性循环,还有一部分老师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及教学组织方法欠佳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或是过十严厉地训斥学生,加上学生处于情绪大起大落时期,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引起学生压抑、反感、对立情绪迅速表现,易感情用事,师生关系紧张,造成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以及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