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领域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使我们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全新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0理健康;主要问题;对策分析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
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列举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根据目前青年大学生的身理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六条:(1)健康的情绪;(2)和谐的人际关系;(3)良好的自我意识;(4)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5)完整统一的人格;(6)善于适应环境。
2 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因环境应激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由于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甚至生活习惯的改变,过去的自我往往会受到冲击,加之新的自我位置无法摆放,部分同学不能很快、很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本应美好的大学生活变得不堪忍受,因此产生烦躁、茫然、不安、苦闷、焦虑、心理压力大、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2)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心理冲突。能够顺利考入大学的学生在他们的中学时代大多都是比较优秀的,但上大学后,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便因缺失或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加之大部分学生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很少接触社会,因此不能将理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两者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3)因自尊心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心理冲突。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发现强手如林,尤其是学习、社交、文体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怀疑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一些学生由于家境贫寒总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但由于过分紧张的学习和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胆子小、信心不足、人际关系冷漠等情绪状态。
(4)因感情脆弱而产生的情绪情感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心理发育机制渐趋成熟,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难免出现知识和行为偏差,考虑问题往往简单片面,一旦在恋爱中遇到挫折、爱情中断或破裂,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干扰,就会产生苦闷、痛苦、失落、抑郁甚至会产生报复或绝望的心理。
(5)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心理恐惧感。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尝试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大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然而由于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因交际能力的孱弱,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情绪表现,并由此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交往障碍。
(6)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引发的心理隐患。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加之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结构调整,本身就有一些下岗职工等安排,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加之,在我们的就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导致他们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心理压力骤增,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