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理学类论文>宣传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

宣传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对宣传心理学一些理论观点的研究,来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形式。
  [关键词]宣传心理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肖.阿.纳奇拉什维里运用定式心理学理论研究宣传活动心理内容、心理规律。这种理论引用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特别是美国心理学界许多实验研究成果,对宣传过程中人们相互作用的规律及主客观因素对该过程效果的影响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阐述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中的许多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联合成一个整体,由此建立了宣传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心理意识、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把宣传心理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运用宣传心理学观点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大效能。
  
  一、首位律和新奇律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无意义音阶群”实验中总结出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人们对一套材料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比中间部分记得更加清楚”。阐述顺序在形成定势时也具有同样的规律。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先谈正确的观点还是先谈错误的观点,先谈自己支持的观点,还是先谈自己反对的观点,怎样安排先后顺序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1.首位律
  根据肖.阿.纳奇拉什维里提出的理论,当前一种观点和后一种观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距。在这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先提出的观点已经逐渐形成肯定的定势,并从这一立场出发来看待后一种观点。这个情况在印刷材料中很容易实现。例如,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尚无任何坚定立场时,那么他所阅读的第一本书中的观点往往很容易被他所接受,而对以后阅读,阐述相反观点的书籍,就要根据已形成的观点去接受和评价了。因此,后阅读的书籍对他产生的影响就要弱的很多了。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遵从这一观点,将重要的,支持的、正确的观点在教育开始就阐述出来,先入为主地阐明立场观点,然后再对观点进行分析,批判反面的,不支持的观点,最后总结观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维定势,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支持你的观点,赞同你的思想,顺利地将正确的、积极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
  2.新奇律
  在一系列不同的观点中,比较新颖的观点往往会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新奇律告诉我们,已经为人所知的观点,它的说服力比那些第一次提出的观点要小得多。同样,如果一个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能使人产生亲近感,也同样被认为是新鲜而容易接受的。据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多运用新颖新奇的方式来阐明观点,不断充实新鲜的论述和事例,让大学生们耳目一些,变灌输式的教育为积极主动地接受。
  
  二、威信的作用
  
  实验证明,如果大学生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德高望重,极有威望的人,那么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影响就会有很大的强度。另外由于人类知识的极大分化,个体已经不能独立地对一切科学领域提出各自的观点,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观点。因此他们也需要有权威、有崇高声望的来源,希望依靠这些来源了解许多复杂情况。对威信的需要夸大了威信对人们的影响力。这个理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加强学习,了解最新的前沿的信息,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备,知识渊博,并在此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为人要正直,品德高尚,工作和生活严谨求实,树立自己在大学生中的威信。另外,教育者们还要旁征博引,引用那些有较高威望的教育家、科学家、思想家以及政治领袖们的事例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们,从而提高大学生们的觉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