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理学类论文>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统计研究(一)

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统计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对广州10所高校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和Amos4.0进行χ2检验、t检验及F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及专业方面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因素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表现为家庭融洽的学生比家庭冲突的学生好;大二最好,其次为大三,再次为大一,最差的是大四。结论提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家庭融洽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并存在年级的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 量表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有关资料显示:对全国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8.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压抑症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的亚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大学生仿佛成了社会新的“弱势”群体〔1〕。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第二断乳期〔2〕,其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身心两方面的不平衡、不稳定,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心理多变的高峰期,很容易受到内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身心反应,导致心理障碍。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得到适当的引导与调适,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严重的后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十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每所高校发放问卷120份,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年级进行,共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2份,回收率93.5%。

  1.2 量表编制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主要是结合SCL?90量表,但由于SCL?90量表已经是1986年的常模,以此得出的结论从理论上讲是缺乏科学性的,也是不合理的〔3〕。因此,我们把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归类,选取其中适合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针对性的题目,并增加了量表中没有但又与当今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预测和复测剔除相关性差(相关系数0.35)的题目,最后共保留50道题目作为正式测量问卷,涉及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恋爱、性、学业、情绪、人际关系、学校、职业及其他10个领域。

  1.3 调查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卷,委托各高校负责人在班级集体同时发放,统一回收。正式调查在2004年9月1日~10月1日一个月内完成。为了考察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我们的调查分两个时期进行,时间间隔约1个月。

  1.4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在Excel17.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和Amos4.0进行χ2检验、t检验及F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检验。

  在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方面,为了统计方便和具有可比性,我们把各因素各方面的得分均转换成百分制,选项从严重到没有得分依次增高。因此,得分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资料 (见表1)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略)

  由表1可以看出,有效问卷的男、女生比例约为1:1,大部分被访者的家庭是融洽的,有冲突的被访者约占总数的13%。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因素分析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10个因素共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1.025%,由各因子所包含题目的共同含义对各因素命名为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恋爱、性、学业、情绪、人际关系、学校、职业及其他共10个方面。对这10个方面进行二阶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可以合并为两大重要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55.929%,其中前4个可归结为个人自身因素,后6个归结为社会环境因素,之所以这样划分量表维度,是为了更突出主要矛盾,寻找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本质因素。表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因素负荷矩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