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试论赠书对我校图书馆文献建设的作用(一)

试论赠书对我校图书馆文献建设的作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赠书是图书馆文献的获得方式之一,长期以来,赠书作为丰富学校图书馆馆藏、扩大馆藏范围和品种、节约购书经费、弥补经费不足的一种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私人赠书还是图书馆发展特色馆藏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赠书 文献建设 馆藏建设
  
  赠书是图书馆文献的获得方式之一,不论捐赠者对图书馆的赠予是购书款或书籍资料,均能增加图书馆资源。长期以来,赠书作为丰富学校图书馆馆藏、扩大馆藏范围和品种、节约购书经费、弥补经费不足的一种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私人赠书还是图书馆发展特色馆藏的重要来源。纵观中外知名图书馆,其发展史与接受赠书密不可分。早在1902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建立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时,78000册图书中古籍善本之大宗,则来源于广州方功蕙碧琳琅馆后人捐赠的旧藏珍籍,计18,000余种、22,000余册,时值白银12,000两。[1]
  
  1 我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接受赠书的基本情况
  1995年6月台湾五南图书有限公司等66家台湾、香港两地出版社赠书7892册折合人民币时价46万元; 1996年12月前外交部长陈家康遗赠书4300册,藏书品质高,其中不乏珍贵版本;1997年7月佛陀教育基金会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向我馆捐赠哲学类图书40箱及美金1000元,后又捐赠美金9.1万元以助我馆购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各一套;同年10月新北成实业公司赠送的《人民日报》50年图文数据光盘2600余片,为我馆组建电子阅览室奠定了基础 ;1998年12月刘乃和教授遗赠书7114册;同年我校近现代史专家蔡德金先生赠书888册,为研究中华了国史,特别是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汪卫政权历史不可多得的专业图书资料;1999年6月我馆又接受已故教授刘盼遂遗书2800册,内有明刻本、清抄本近30种,很多都是难得的珍贵品种;2001年10月世界华商基金会、世界华人协会会长和万琦博士、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董事长陈玉书向我馆赠全套《传世藏书》共123册,收录了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文献;同年11月我馆又收到史学教授唐赞功遗书1300余册;[2]韩国Northeast Asian History Foundation(东亚历史研究所)自2006年起不断赠送介绍韩国历史文化地理人文各方面白书籍,除了部份是英文的外,大部份是韩文的。资环系教授王静爱自2006年起前后赠送三次图书共1000多册,大部份为资环专业图书,她声明要为校图书馆赠书万册。2007年美国前国务卿库珀先生赠书690种,全是原版外文书;2008年,中文系退休教师汪毓馥家属,将其生前收藏藏图书400多册图书捐给图书馆。都是自解放以来国内出版的儿童文学,特色突出,数量完整。澳门文化局:除定期寄赠一些杂志和刊物外,每年两次寄赠图书,每次30至50册左右。外交部退休干部林耿耿女士自2009年春两次赠送图书470多册。特色鲜明,全部为其在香港工作期间收集的关于香港97回归的图书、报刊、图片,史料价值极其珍贵。
  这几年赠书量越来越大,赠书的类型正式出版物占赠书总量的3/4,涉及学科广泛。非正式出版物为所赠图书总量的1/4,特色比较鲜明,主要集中在诗歌、民间文学、地方志、家族家谱、企业史、宗教书籍等。赠书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他主要是一些单位团体,如宗教研究机构(佛教居多)、院校学术机构、各地方政协文史委、一些财团赞助的学术机构、国家政府文化机关、出版社、一些地方的群众文艺团体等。
  
  2 赠书的作用及重要性
  2.1 丰富馆藏弥补经费的不足
  赠书是图书馆充实馆藏的重要途径,从这几年赠书统计表来看,赠书的价值在整个图书馆进书全部价值中所占比例基本变化不大,基本在1/10左右。因为图书馆购书经费年年在增加。故绝对值在加大。从5年前的10万左右到2007年的18万元左右,到2009年赠书价值达到了43万余元,占到图书馆年进文献量的近20%。
  2.2 有助于图书馆馆藏的广度建设
  由于购书经费的限制在采购中一些图书是不能选购的,但这些书与教学科研还是相关的。赠书对图书馆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补充。如天津有一位赠书者,出身名门,祖上从民国就收藏红山玉器(都是6000年以上的藏品)极多,自费拍照印刷出版了一本彩色图集,非常精美,具有非常大的考古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这种书在花多少钱在市场上都无法买到,而且为我校历史学院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文博专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文献。还有一位赠书者,其父是师大校友,从五十年未就开始收集文史资料选辑,一直收集到80年代中期,非常齐全。这套丛书是老一辈人回忆民国时期各种大大小小事件的最原始的资料,非常珍贵。这位收集者的家属尊其遗嘱,将其全部赠给了我馆。这套丛书我馆缺藏,一直引为缺撼,而这次捐赠正好弥补了我馆文史文献的不足。
  另一些赠书,其学术内容与学校的学科设置不大相符,这种图书不属于我馆的采选范围,有的图书也不好买到,但作为学术文献还是有长期价值的。如学校的学科设置的变化,会使一些相关文献或不属于学校学科范围的文献成为核心文献,如我馆20世纪70-80年代接受的一些非正式出版物民间文学与地方风俗的图书成了我校文学院民俗学研究的核心文献。90年代台湾出版界的大宗赠书大多是政治和法律的,也成为2006我校建立法学分馆的基础文献。一些珠宝鉴定和文物鉴定的文献也为历史学院成立的文博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大学的图书馆在收藏时要有广纳百川的气度,才会使馆藏文献建设得到健康发展。
  一些成套的大型图书,有长期的使用价值,但书价很高,受经费限制,不能选购,有的赠书就解决了此问题。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是我校历史学院和文学院师生常用的工具书,苦于经费不能选购,净空法师捐赠美金9.1万元为我馆购置各一套,解决了我馆的困窘。另在李瑞环离任政协主席之前,曾领导编纂了一套大型图书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一套价值十几万,也是我校文史学科专业常用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