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最基本的问题,只有弄清社会主义本质,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它的实现形式区别开来,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境界。
关健词: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实现形式;人民群众共同利益
在我们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诸问题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建设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不单纯地取决于人们良好的愿望,而取决于人们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要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仍然任重而道远。站在民族发展的立场上,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进一步认识,同时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破除旧的思想束缚,去寻找出一条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正确的道路。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邓小平已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不可否认,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无疑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这一理论拓展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视野,把我们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教条主义中拉了出来,极大地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事实证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大踏步前进,从根本上说得益于这一理论。但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可能到此为止,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还有很多需要挖掘的本质内容,因为人类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都是相对的,总是受一定的实践水平的制约,人们的认识只有不断开拓新的境界,才能指导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的历史任务极其重大。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的话-------尽管经济问题在今天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但其它重要的问题也一个一个浮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台面上,这些问题概而言之就是各种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如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现代化建设就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托,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就得不到尽情的发挥,社会进一步发展就缺乏持续长久的动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以往私有制社会不能解决其本身固有的社会矛盾且只能与其一起走向灭亡的命运,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避免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最富有先进性的社会,这种先进性根源于它的本质,只有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才能够打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二、社会主义究竞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社会主义究竞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是我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其本质属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以致许多国家在各自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走上歧途,最终使科学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标明,只有更好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不断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谈社会主义本质的时候,多是从社会主义的一些外在形式即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制度层面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并以此把社会主义同其它的社会形态区别开来。这只能说明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是很幼稚的,没有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实现形式很好地区别开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容易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上。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特殊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历史过渡性,它不是一个成熟的稳定的社会形态,它是一段急遽发展着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为人类最终进入共产主义全面创造条件的历史阶段,无论它的经济基础还是它的上层建筑都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它没有自己固定的表现形式,一切都是与时俱进的变化着,它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它的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都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仅仅用这些不确定的外在形式因素去标志社会主义,以此界定社会主义与其它社会形态的区别是错误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为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以一贯之的东西,只能从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整个过程去把握。所以,邓小平也是在摈弃了传统的认识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后,在把握社会主义整个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应当从人类社会的一般历史进程中去探究社会主义的本质,从社会主义与人类社会的其它历史阶段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社会主义应有的本质内涵。因为社会主义不是人们主观构想的东西,它的出现是一种历史必然,它必然表达着某种客观的历史要求。在社会化大生产日益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客观的历史要求强烈地表达为追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历史的要求已被人类反思为一种思想成果,一种文化。如果我们要给社会主义下一个定义,它的最基本含义就是不断追求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是对追求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这一思想不断实践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成为现实不是人类社会自然的变化过程,它是一次横空出世,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发,是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先进的人们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一基本问题长期探索的结果,是人类在长期遭受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无数次痛苦折磨后的一次彻底的觉醒。
社会主义思想的出现及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的开辟,标志着人类开始结束长期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分裂与对抗的状态,走向人类群体共同自主开创新生活的时代。
三、不同历史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本质归根结底体现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利益关系,而不在于这个社会自我贴了什么漂亮的标签,这是不同社会相互区别开来的根本所在。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各种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不一样的。在原始社会里,人们追求氏族的共同利益。进入私有制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实质是追求私人利益。利益作为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物质的或精神的条件,是人们改造自然、社会和主观世界的成果。私有制条件下,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或不足够发达,最基本的利益首先表现为物质利益,而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发生和发展完全受私欲的支配,基本呈现着一种自发和放任的状态。由于社会产品的有限,人们渴望增加的利益往往从别人那里掠夺,在这种弱肉强食的利益关系中,于是阶级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也出现了,社会也因此建立起了一部分人凭借着对资源的垄断及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支配地位,对另一部分人或更大的社会群体掠夺的基本秩序。这便是一切建立了剥削制度的社会共同的本质,不同的剥削制度也只是体现了这种利益掠夺方式和程度的差别罢了。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社会关系中,人类走向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寄生式的生存方式使他们成为人类进步的障碍;更多的人因为缺乏生存发展的条件,其创造的能力得不到发挥。人类社会因此长期徘徊不前,只有在打破原有不合理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才会获得一次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