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西方人眼中的西藏(一)

西方人眼中的西藏(一)

详细内容

----西藏问题是世人无法回避的一种客观实在,有两个范畴。加引号的“西藏问题”是狭义的西藏问题,主要是指西藏分裂、独立,强调人权,政治色彩浓,具有国际性的特点;不加引号的西藏问题是广义的西藏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主要是指西藏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发展问题和现代化问题,强调主权与人权并重,主要表现在国内。广义的西藏问题实际上包含狭义的“西藏问题”。无论是国内和国外,西藏问题都十分尖锐复杂,都对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西藏问题,研究西藏问题,寻找解决西藏问题的方案和对策。西藏问题的影响表现为三个层面:宏观,西藏问题的国际化和世界性;中观,西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如西藏问题对中美关系和中印关系的影响等;微观,西藏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宏观和中观的影响属于“西藏问题”;微观的影响属于西藏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一直没有将西藏的现实作为问题来研究。
可以预料,进入21世纪,“西藏问题”将更加尖锐和复杂,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趋势有可能加剧,西藏会成为“中国的科索沃”吗?西藏将是“下一个台湾”吗?西藏能够独立吗?这些都是亟待学术界研究和解答的重大现实问题。西方人的“西藏观”主要是由学者、官员、民众和传媒对西藏的认识构成的,传媒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由学者构成的思想库被称为“第五种权力”,他们对西藏的认识对西方人“西藏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西方人的“西藏观”对西方国家制定对华政策和“西藏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西方人眼中的西藏,研究西方人的“西藏观”,剖析西方人的西藏观和认识西藏的范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在于“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有利于弄清西方人对西藏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西藏的看法和在“西藏问题”上的态度;认识西方人“打西藏人权牌”,制定代表其国家利益的所谓“西藏政策”的内幕和目的,支持“流亡政府”的分裂和独立活动,对中国的西藏政策指手画脚,干涉中国内政,利用“西藏问题”遏制和分化中国的根源;进行战略策划,在参与国际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增强危机应对能力,预防在西藏出现西方反华势力所期望的“中国的科索沃”。剖析西方人对西藏的认识,有助于增进中国和西方的彼此了解和信任,促进中西方关系的改善,为党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了解西方人眼中的西藏,研究西方人的“西藏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事实上的西藏,对西方侵略西藏,插手西藏事务,干涉中国内政的史实有所研究和阐述,而对西方的观念上的西藏,即西方人对中国西藏的印象、知识、看法、态度、经验、情感、想象和认识(“西藏观”)等属于观念和心理层次的东西却缺乏研究。因此,对于中西学术界和藏学界来说,西方人的“西藏观”都是亟待填补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空白。这便是了解和研究西方人眼中的西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西方人的“西藏情结”

对于西方人来说,东方文明永远是一个神秘玄妙的难解之谜。作为东方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西藏文明更令西方人魂牵梦萦。然而,由于地理、文化和语言的阻隔,西方人眼中的西藏和西藏文明如雾中花,水中月,难见本质和真谛。越是如此,西方人越想看个究竟。因此而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西藏情结”。自然情结──几个世纪来,西藏对西方人一直是一个谜。西藏雄踞“世界屋脊”,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其自然景观──神奇的雪山,辽阔的草原,宁静的湖泊,咆哮的河流,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巍峨的喜马拉雅山,雄伟的峰珠穆朗玛峰,神圣的冈底斯山,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成为外人进入西藏的天然屏障,被西方探险家和旅行家视为世外桃源和自然天堂,攀登珠峰,成为西方人的地理朝圣。西方人对西藏自然环境的向往,主要是为了满足其生理需要,乔治・奥维尔说,没有比到中亚或西藏进行一次真正的游历更好的事了。西藏成为西方人看得见(有形的)的“香格里拉”──地理上的“香格里拉”。人文情结──西藏的人文景观,金碧辉煌的寺庙,苍凉雄奇的城堡,灿若群星的帐篷,风格独具的民居,古朴独特的民俗,神圣的活佛喇嘛,玄妙的法事活动,香火旺盛的圣城拉萨,具有无穷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西方人,将其视为净土和天堂,寻求精神寄托的乐土,成为西方人寻求心灵慰藉的看不见(无形的)的香格里拉──精神上的“香格里拉”。
青藏高原基本上是单一的民族藏族的聚集区,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致使外来文化难以进入,民族文化保存得较为完整,藏、汉、回、蒙等民族文化和本教、印度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交汇于此。灿烂辉煌的西藏文明对世人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西藏是佛教圣地,拉萨是闻名世界的藏传佛教圣城,是佛教徒向往的“香格里拉”。神秘、神奇和充满神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旅游胜地,为中外探险家和游客所青睐。达赖喇嘛及其流亡政府在国外的独立和分裂活动,“西藏问题”国际化,更使西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特殊的砝码。
西藏和西藏文化令西方人着迷。喇嘛教,被西方人视为与基督教和天主教相通的宗教;一部《西藏度亡经》,在西方经久不衰;一个洛桑然巴,蒙骗了无数有教养的西方人;一句六字真言,让西方人冥思苦想;西藏研究成为西方的“显学”;达赖喇嘛成为西方人心中的偶像和明星;1997年被称为“好莱坞西藏年”,好莱坞成为美国重要的“西藏形象生产基地”,好莱坞著名影星理查・吉尔信奉藏传佛教,皈依达赖喇嘛,成为西藏独立活动的明星;西方反华势力企图将“西藏问题”作为遏制和分化中国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西藏与西方结下不解之缘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海外藏族学者在嘉央诺布在《电影、小说中的西藏与西方的幻想》一文中(《西藏评论》1998年1月号),追溯了西方人偏爱西藏和藏族文化的渊源。他写道,西方人对亚洲腹地的这块神秘土地的这种痴迷和陶醉,可能渊源于其在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失落的基督教王国的传说。中世纪,中国和中亚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出现,肯定促成了这个传说。在亚洲高地的这样一个基督教王国的故事,可能是藏传佛教的寺院仪式与罗马天主教仪式之间的相同所引起的,例如在焚香仪式上,忏悔、礼拜仪式音乐、圣水的喷洒以及在由乡村牧师主持的田野祝福一样谦卑的某些仪式。对西藏的这种的“高卢式的”痴迷和陶醉,在本世纪初期由于大卫・妮尔夫人的作品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像古伯察一样,她实际上使到西藏旅行成为不可思议的行动。使西藏的魔术般的形象真正僵化的书是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香格里拉”之名在英语中已找到了一个位置,如像已在人类社会消失的一个神秘宁静而充满神灵的天堂的一个标语。美国总统的乡间隐居处戴维营,最初由富兰克林・罗斯福亲自命名为“香格里拉”。
西方人对西藏的这种痴迷,有一种不祥的对应物。纳粹就对西藏可能是原始的雅利安故乡的场所的理论感兴趣,甚至对西藏人本身就是一个消失的雅利安部落的奇怪观念好奇。西姆莱于1939年派遣了一支很可能是由党卫军发起和资助的远征队,由霞飞尔上尉率领前往西藏,其公开身份是一支科学考察队,但是他们带着找到雅利安故乡的位置的秘密指令。在嘎伦・诺威尔的数以百计的摄影作品中,几乎都在赞美西藏的世外桃源般的美以及她的快乐幸福的人民的直率和精神。自从《消失的地平线》出版以来,西藏的“香格里拉”形象已经在其他小说和故事中频繁地更新,最好的一个例证是由理查森撰写的《西藏的玫瑰》以及兰贝特的《战争的骗子》和吉尔的《西藏》。
嘉央诺布认为,关于西藏的最原始和最不同寻常的小说作品,是皮埃尔・特勒的短篇小说集,题为《达赖喇嘛的故事》。克拉克的《神的九百万个名字》,是描写在西藏寺庙中制造了一个令人惊恐的发现的一位电脑程序员的短篇小说,这是一部离奇恐怖的科幻小说,讲述一个最终旋转的“半阴影区”。每个人都读过赫格的《丁丁在西藏》。关于西藏的一部幽默的英文书籍是《黑珍珠》,这是一部“绝妙的”好读物。也许描写西藏的最持久地流行的书籍的作者是洛桑然巴,他实际上是英国水暖工哈斯金斯(CyrilHoskins),尽管他的许多作品,如《第三只眼睛》、《来自拉萨的医生》、《古人的洞穴》、《与喇嘛一道生活》等,本来属于小说类(哈斯金斯声称,这些作品是以他从前在西藏生存的回忆为基础的),但是直到最近在西方还有相当多的人将这些作品看成是一位西藏宗教大师的真实记述。嘉央诺布说,西藏对西方人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某些变化或香格里拉故事的其他──古代传说的隐藏的、秘密的王国,已经失去智慧,在亚洲腹地的深处,并且在这种看法中是有力的神秘、玄妙的因素,似乎将一个梦幻般的本质插入到西方对于西藏状况的认识中,使她显得不如世界各地的其他冲突和危机那样刻不容缓、真实和重大。香格里拉的幻想主要与西方一些人的感情需要有关。正是西藏的这个像梦幻一样的“香格里拉”的本质,大多数可以在其社会和文化及其奇特的秘密宗教的中世纪的特点中观察到,这是西方人发现最有吸引力的。从旅行者到学者,都专注于西藏的这个特点,将西藏生活或文化的其他方面排除在外,无论它们可能对于西藏人多么重要。
西方人对西藏和西藏文化的关注不是偶然的。除了把西藏看成其地理上和心理上的“香格里拉”这个主要原因之外,心理上,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进入所谓“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其精神支柱西方文明难以解决人们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不能满足享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西方人的精神需求和信仰需要,他们转而在东方文明中寻觅出路,于是东方文明的奇葩藏传佛教便因此而受到青睐。藏族民风古朴,乐善好施,粗犷豪放,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是生活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的那些被物质文明异化,以“疏离”、“单一向度”和“妥协主义”为特征的西方人群所缺少的。宗教上,西方人认为藏传佛教与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是相通的,西方宗教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可以从西藏宗教中去寻找出路。文化上,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凸显出民族和地域的重要性,具有独特风格的藏族文化和西藏因而受到民族和文明趋同的西方人的关注。政治上,20世纪下半叶,由于西藏分裂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的活动,加剧了“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趋势,从而使西藏问题成为与台湾和贸易并重的“3T”问题(Taiwan,Trade,Tibet)。而“西藏问题”主要是由主权、民族、宗教和人权问题构成的,这些问题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中国与西方反华势力斗争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