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区域化联合培养模式探讨(一)

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区域化联合培养模式探讨(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军交运输人才区域化联合培养
  [论文摘要]胡主席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要根据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和各类岗位需求,强化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努力形成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使军队人力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部队资源,构建区域化联合培养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指挥人才机制,是军交运输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
  军委胡主席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要根据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和各类岗位需求,强化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努力形成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使军队人力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军队建设,人才为本,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探索建立更具专业特点、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区域化联合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交运输指挥人才机制,是军交运输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
  一、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区域化联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区域化联合培养军事人才,是指以部队保障区域或保障任务划分,成立由专业院校指导的具有战区任务特点和军事地理特色的任职教育基地,实施“院校和部队一体化培养”的教育机制。近年来,为了提高军交运输指挥人才的综合素质,在任职教育专业院校中加大了对在职军交运输指挥人才的培养力度,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任职教育在院校教学中得到了加强,但与部队岗位还没有形成完美的对接;二是部队系统内高素质人才培养得到了重视,但没有形成整体效应;三是利用地方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比较明显,但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向战斗力转化的过程偏长;四是人才的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但非合理流动现象依然严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军交运输指挥人才生成链中,专业院校具有丰厚的智力资源,但任职教育的实践教育功能发挥不明显;部队军交运输系统具有广阔的实践平台,但缺乏有效的联合训练机制引导和理论支撑。因此,通过拓展院校任职教育的实践空间,增强其对部队军交运输实践活动的指导功能,是培养高素质军交运输指挥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区域化联合培养的必要性
  (一)实施区域化联合培养,可以发挥整体优势,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发展
  当前,军交运输指挥人才队伍主体还缺乏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指挥实践,高素质新型人才匮乏。专业院校作为人才生长的摇篮,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地;部队作为人才成长的舞台,应用理论丰富、实践空间广阔,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实际训练实践中,部队军官、士官的战术技术扎实、组训方法灵活,而高科技含量不高、教学水平偏低。院校储备了一批高科技人才,而装备实际操作人才紧缺。专业院校与部队联合培养,可以取长补短,形成整体合力,尽快扭转高素质新型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专业院校与部队要树立“合力育人才”的观念,通过联合,变“尾追式”培养为“跨越式”培养,合力造就一大批既能驾驭高技术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又能保障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胜利的新型军交运输指挥和专业技术人才。
  (二)实施联合培养,能够促进沟通协作。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
  目前,专业院校与部队在联合培养人才上,整体发展还不够平衡。近年来,专业院校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训层次,在高素质新型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培养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相对而言,部队受传统思维、师资力量和基地设施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上步伐迟缓。院校和部队要树立军交运输人才“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加强沟通协作,把军事变革孕育的新理论,推进人才建设积累的新经验,转化为联合培养新型军交运输指挥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
  (三)实施联合培养,要适应时代要求,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人才建设与保障力生成模式相适应、相协调,是发挥人才建设效能的根本要求。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以超常的速度推动着由知识创新和技术革命导致的信息化社会迅猛发展。在军交运输建设领域,新军事变革引领军交运输保障力量向一体化、保障系统向智能化、保障指挥向高效化、保障环境向透明化方向发展,要求军交运输队伍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此,仅靠“一次性”院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履行岗位职责和适应军交运输建设转型的需要,必须走开专业院校与部队联合培养的新路子,才能把人才建设过程与保障力建设过程协调起来,进一步拓宽育才渠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区域化联合培养的可行性
  (一)符合上级的精神。具有较好的思想基础
  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区域化联合培养是我军人才建设历史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院校与部队的合作交流,聂荣臻1940年7月在晋察冀军区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学校中教职员工作过久的,可以抽调到部队中去实际锻炼,部队中的干部也可以抽到学校中办教育,整理经验教训,相互调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军事人才培养的需要,部队和院校在共同育人的过程中进行了诸多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对军校建设和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入,各级领导对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不断增强,许多部队在依托院校培养人才方面也进行了各种努力。新形势下,军委胡主席又强调要强化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才。所有这些,都为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区域化联合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二)立足现有条件实施,具备较好的保障条件
  目前,专业院校已经储备了丰富的教学人才资源和较完备的教育理论体系,部队也建有较完善的训练基地,任职教育实行区域化模式,可供选择的教学基地数量较多,部队不需要进行大规模建设,院校也不需要大幅度调整编制体制,立足现有条件可以实施。同时,将院校的训练基地分散配置在部队,还可避免院校重复建设“大而全”的训练基地,能节省一定的人力和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