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我国土地政策、农民、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研究(一)

我国土地政策、农民、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我国的主体是工农阶级与知识份子三结合,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工农阶级与知识份子是中轴。所以我国建设必须与平衡国家主体系统的结合起来。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而言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权力,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来平衡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国家主体之间关系的作用,土地政策这就变成了稳定国家制度的一种工具。所以说,土地政策、工农阶级与知识份子、现代化建设是有紧密联系的。?
  关键词:国家主体;土地政策;现代化建设;平衡;紧密联系?
  
  1 我国土地政策的发展过程?
  
  我国从解放时期到现在改革开放时期,土地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某些阶段也不是非常正确的,这说明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发展是在土地政策执行中得来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在秉承孙中山先生关于土地问题主张的同时,实施满足了人民要求的土地政策,有效的动员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带动了工人阶级与知识份子的救国热情,为共产主义革命汲取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为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最终革命胜利果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建国初期,土地政策主要围绕农民私人占有为主的土地政策和建设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的合作化运动进行研究。当我国进入人民公社时期,土地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侧重于从集体所用向国家所有土地政策的演进,验证了农民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逐步地推出土地承包制。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地政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迅速的发展,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 土地政策、国家建设、农民三者关系简述?
  
  有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大国,土地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由于我国人民对土地的了解较成熟,研究与制定土地政策是具有难度的,必须找准研究的角度,才能把土地问题解释清晰,所以土地科学关键在于把蕴涵在土地里的真正价值展现出来。我国的土地政策主要涉及国家政权、农民阶级和现代化建设。?
  我国现在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自然成为我国国家建设中的矛盾主体之一。数据统计显示,从1949年到1980年,我国农村人口一直占我国人口总量的80%以上,在2004年的统计数据里,农村人口占59.47%。所以,根据我国人口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国家建设必须考虑农民问题。无论国家政权建设,还是现代化建设都无法脱离农民而独立进行。我国新生政权是在农民阶级的支持下建立的,现代化是依赖农民阶级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进行的。也就是说,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可是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农民的人口基数是巨大的,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制约与不利因素,国家要发展必须想办法消除制约与转化不利因素。现在的理论主流认为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城市化与工业化,此理念将农民阶级推到了边缘地带。在西方,解决农民与国家建设矛盾的方法是不断实现对农村土地的蚕食与农民向市民转变。现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土地资源,但不能按照西方的方法。农民是我国实现政权建设的基础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制约国家建设的一个制约因素。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向科技型、技术型农民转变,大力挖掘潜藏在农民内部的人力资源,化不利因素为动力因素。一个多数以农民身份生存的国家,不是现代化国家。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在国家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我国国家建设必须考虑农民问题。?
  我国的建设必须达到是农民、国家政权与现代化三者在统一高度。农民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是国家政权的前提与保证,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所依赖的人力资源和实现市民化的必须,而国家政权建设也是现代化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三者之间存在紧密相关性,在国家建设的系统里相互构建又相互消解,如对任何一个方面处理不当,都会使我国的国家建设出现问题。因此三者关系要平等对待,并且要平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会使国家建设顺利且健康的发展下去。?
  
  3 国家政权必须通过土地政策平衡农民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
  
  土地是自然资源也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所以说,利用土地政策来平衡农民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是正确的、必要的。中国的发展需要农民的支持,农民依赖土地资源生产与生存。制定合理的,农民与国家发展互利的土地政策,国家才可能利用土地资源启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这台机器。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平衡农民和现代化的关系,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