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人力资源管理>论企业大小与反垄断(一)

论企业大小与反垄断(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在美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两个学派对美国的反垄断政策影响极为深远,它们是哈佛学派和芝家哥学派,两大学派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企业大小与市场竞争秩序的关系。以中国电信行业为例,论述了电信企业由垄断型的大企业拆分重组成若干小企业后的成功与缺陷,同时也对电信行业在面对WTO的严峻形势时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反垄断;竞争;大企业;合并
  
  1 垄断的含义
  
  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各国都开始意识到垄断所带来的危害,都试图制定和实施积极有效的反垄断政策。那么我们到底基于什么样的理由要反垄断?有学者认为垄断违背竞争,抑制竞争,不利于竞争,从而不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的建立。也有学者认为垄断降低了社会利益,造成资源浪费。有关于反垄断的理由的学说非常多,其中以福利转移说和经济效率说影响最为深远。
  
  2 垄断的哈佛学派和芝家哥学派
  
  2.1 哈佛学派
  20世纪30年代欧洲学者张伯伦提出的“寡头垄断不可避免的导致竞争水平以上的价格”论断影响了很多学者。梅森及其弟子贝恩、凯维斯等一些学者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对美国这一时期的反垄断政策有着深远影响,学术界称其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
  哈佛学派构造了一个具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分析框架,简言之就是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了市场运行的绩效,为了获得良好的市场绩效,必须要形成良好的市场结构。所以政府应当先入为主,调整、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2.2 芝家哥学派
  芝家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波斯纳、布罗曾。这个学派继承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他们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均衡只能通过市场竞争过程实现优胜劣汰而不能通过人为的政策干预实现。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市场上长期存在着集中,就说明,由于存在着规模经济,市场上只需要存在少数企业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市场上进入新的生产者,也不会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芝家哥学派所持的这种观点使他们对大企业抱宽容态度。
  
  3 中国电信业的选择和不足
  
  从“一家独霸”到“四足鼎立”,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就是大企业分拆成若干小企业的过程。这打破了一家垄断的局面,改革的成功无庸质疑。
  (1)电信行业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
  1993年,中国电信的成立,宣告政企分离;1999年,原中国电信被“一分为四”,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分别垄断了固话和移动电话业务,虽其垄断地位没有改变,但由于中国联通的竞争力大幅度上升,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就明显被削弱;2002年的再次分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就可以互到对方的经营领域里开展业务了,这为将来的竞争打下了伏笔。从之前的改革到后来的分拆,国家一直是在循序渐进的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设法引入竞争,而事实上也的确达到了这种效果。
  (2)电信行业企业效率提高。
  电信业分拆重组后,一家垄断的格局被打破,来自于市场的压力导致各家电信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服务质量,调整了资费水平。以固定电话平均新装机时间为例,过去安装一部电话要等几个月,甚至一年,但从2004年看,中国电信装机平均时限是城市4天,农村5天,这个指标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企业效益提高,最终获益的是消费者。
  
  4 入世对中国电信业的挑战
  
  4.1 入世使中国陷入两难境地
  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国际竞争已成为各国所要面临的紧迫问题,各国为了维护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如果要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必须对组建大企业集团,实施企业合并的行为有所限制。但是,若要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又应当提倡企业合并,组建大企业集团,增强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外国企业的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特别是1998年加入了WTO,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也在不断发展,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和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企业发展陷入两难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