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人力资源管理的继续教育工作(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以开展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必然性为切入点,阐述了实现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优化培训工作以及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考核评估制度等方面,以此力求加强档案继续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档案;继续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是档案学历教育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它是使档案工作者形成创造力,取得创造成功的基本条件;是档案工作者实现智能更新和改组,增新和拓宽档案工作者的知识面和创造力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教育优先发展,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民生工程正在深入人心。档案教育也随着档案基础工作的不断夯实。因此,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完善档案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是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开展档案人员继续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档案继续教育是对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增新、补充、提高和拓展的一项追加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知识积累和更新速率越来越快,自然科学和各种重大的新发现、新发明越来越多,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英国著名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研究表明,知识倍增周期从19世纪的50年缩短为20世纪末的3年左右,知识半衰期从15世纪的80-90年缩短为20世纪末的5年左右。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引发的文件档案工作的变革, 同样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知识定位要求。要求档案资源知识的管理由物理控制向智能控制转变,信息与知识的服务由被动服务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 即档案管理工作重心由从实体型转向信息型管理、提供一个与社会信息化管理接轨、信息共享的文化环境, 在职能机构和社会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国档案队伍素质面临着新的挑战。以高校为例,目前高校档案馆大多缺乏满足高校档案馆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人才。即使已有的高素质人才硕士、博士毕业生愿意到档案馆来工作的也较少。与此同时,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又大多都是非专业“半路出家”的,这些兰台人构成的档案队伍也亟待提高业务水平。因此优化档案部门人力资源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加快开展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了。
为加快培养和造就能力强、素质高的档案干部队伍,保障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档案局出台了一系列与档案继续教育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如在1995年举办的全国档案教育座谈会上提出了要加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在《全国档案教育发展“九五”计划》中,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在职教育;1997年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发布施行的《关于印发〈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更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可持续性。2005年正式建立了中国档案学会远程教育网——《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园地》,标志着我国档案继续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2008年3月,国家档案局在召开的档案在职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将组织编写和稳步推出《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多媒体教材》,更进一步推进了档案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化实施。
2 加强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
及时补充和更新各种知识技能,强化继续教育,成为档案专业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继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对档案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成立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配备专人从事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规划,以按需施教为核心,分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单位领导在教育经费上要予以支持,保证在人财物方面推进继续教育培训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建设高素质的档案师资队伍。这是培养档案人才、优化档案部门人力资源的关键,也是档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承担县级以上的档案继续教育任务的管理机构,应组织一支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深学术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档案专业在职教育兼职教师的培训考核、审批、评聘、发证、解聘等管理工作。档案专业在职教育兼职教师应持有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档案专业在职教育兼职教师聘书,方可上岗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