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山区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一)
详细内容
作者:覃雷 覃美林 邹明强 韦目阔
摘要通过近年来在广西大化、罗城县山区玉米免耕高产试验与示范探索,总结南方山区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为推广玉米免耕轻简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南方山区
河池市大化县、罗城县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云贵高原南麓,境内以卡斯特地貌为主,玉米是两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为3.41万hm2,2005―2006年玉米平均产量为3 568.5 kg/hm2,农民增收十分困难。为挖掘山区玉米的增产潜力,增加粮农收入,2007年以来,在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的指导下,大化、罗城县大力推广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3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87万hm2,节本增收8 6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据2009年在大化县六也乡豆也村、罗城县怀群镇东安村等百亩免耕示范片验收,春玉米免耕平均产量达7 309.5 kg/hm2,比当地常耕玉米平均增产1 615.5 kg/hm2,增产28.3%;秋玉米免耕平均产量达5 472.0 kg/hm2,比当地常耕玉米增产1 492.5 kg/hm2,增产37.5%,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深受农民欢迎。现将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播前准备
免耕地玉米对土壤无特殊要求,除黏重板结和低洼易涝地外,其他旱地均可栽培。甜糯玉米、高蛋白玉米等品种要进行隔离种植,以防窜粉,影响品质。隔离区间距需达300 m以上。选用优质、高产、多抗的适宜本地栽培的杂交玉米良种,如迪卡007、迪卡008、正大619、正大999、桂单30号、桂单26号、桂单22号、南校18号、南校9665、隆玉2号、太平洋98等。上述品种在山区种植,适应性广,一般产量达6 750 kg/hm2以上。
2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
春玉米在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应抢墒播种,一般播期在2月15日至3月20日。秋玉米免耕一般在7月5―15日播种,最迟不超过7月30日。对秋旱严重的地区,可在春玉米收获前8~12 d进行免耕套种秋玉米,以抢上季节,避过秋旱[1]。甜糯玉米可根据市场需求,在适宜季节内播种或进行育苗移栽。实行双行单株种植方式,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视密度要求而定。紧凑型品种株距21~22 cm,种植6.30万~6.75万株/hm2;半紧凑型品种株距23~25 cm,种植5.7万~6.0万株/hm2;平展型品种株距32~34 cm,种植4.8万~5.4万株/hm2。基肥施腐熟农家肥18.0~22.5 t/hm2、复合肥675~750 kg/hm2、过磷酸钙525~600 kg/hm2、氯化钾270~300 kg/hm2,并注意化肥与种子间隔5 cm以上,以防烧苗[2]。
3田间管理
将前作秸秆铺在玉米大行间,既可以保水防旱,又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增产。在玉米1叶时,要及时查苗补缺,确保全苗。无论是补种或者补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种的玉米苗要淋定根水,淋300~400 g/穴。玉米长至3叶时间苗,每穴留2苗。4~5叶时定苗,每穴留1苗[3]。定苗时,在缺苗穴的四周适当留双株,以保证有足够的苗数。在抽雄前10~12 d即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肥[4]。攻苞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施尿素225~270 kg/hm2或碳铵375~450 kg/hm2,可以在株间打洞穴施,然后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