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春季雏鸡常见病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一)

春季雏鸡常见病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春季雏鸡常见疾病及其发病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以为雏鸡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雏鸡;病症;防治措施
  
  仪征市地处宁镇、扬宁、镇扬三角中心地带,全市2/3的地区为丘陵山区和缓岗平原区,农副业发达,广大农村有春季养鸡的传统,但雏鸡易发生各种病害,而广大农民缺乏识别和防治的知识,往往造成雏鸡大量死亡,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养鸡的积极性[1]。现将春季雏鸡常见病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于春、夏两季发病,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性更高[2]。
  1.1主要症状
  鸡新城疫潜伏期一般为3~5d,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病鸡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此病流行初期,流行快速,死亡率高。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4℃,突然减食或停食,鸡冠和肉垂呈紫黑色。精神萎顿,离群呆立,垂头缩颈,双翅下垂。冠和肉髯暗红色或黑紫色。嗉囔内常充满液体及气体,呼吸困难,喉部发出咯咯声;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混有血液,粪便稀薄、恶臭,一般2~5d死亡。慢性型:病初症状与急性型相同,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运动失调,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伏地旋转,一般10~20d死亡。
  1.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同时严格隔离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大、中型鸡场应实行“全进全出”制,严格检疫制度。二是采取免疫接种。安全区,一般1~3日龄雏鸡可用Ⅱ系疫苗滴鼻或点眼,8周龄时用Ⅰ系疫苗剌种或肌注;疫区或受威胁区,1~3日龄时接种Ⅱ系疫苗,3周龄时接种Ⅰ系疫苗,10~13周龄时再用Ⅰ系疫苗接种1次;紧急预防可用Ⅳ系疫苗肌注。早期病例可采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较好。鸡群一旦发生此病,应立刻封锁鸡场,彻底消毒环境,紧急预防接种;死鸡、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
  2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2周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型;20~45日龄鸡呈亚急性型;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2.1主要症状
  小鸡怕冷、食欲停止、下白痢,白粪似浆糊状,肛门周围沾满石灰色的稀粪。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痢更明显,拉屎时因为肚子痛而发出尖叫。发病雏鸡多在出壳后1~2周内死亡,5~10d雏鸡死亡率高达50%~80%。
  2.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鸡场或养鸡专业户应严禁引进病鸡和病鸡种蛋,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病鸡及带病鸡污染的鸡舍、饲槽、饮水器、孵化器具等,应根据不同对象选用2%福尔马林,或氢氧化钠,或漂白粉等消毒药严格消毒。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适宜、稳定。二是药剂治疗。雏鸡出壳后,一般可用0.01%~0.03%高锰酸钾溶液饮水1~2d;5kg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环素3g,连续饲喂6~8d;也可采取每300羽雏鸡用40万单位青霉素加清水1kg,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饮1次,连饮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