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徐旱1 号水稻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一)

徐旱1 号水稻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徐旱1 号水稻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徐旱1 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徐旱1号(原名徐旱29)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旱稻277为母本,自育优质旱稻品系徐9847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旱稻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高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耐肥抗倒、综合性状好,2007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7051,命名为徐旱1号。现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育经过
  1999年以引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高产稳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旱稻品种旱稻277为母本,以自育优质旱稻品系徐9847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得F1,将收获的F1种子当年冬季在海南加代,编号为旱99018。2000年正季在江苏徐淮地区农科所试验田种植F2,从编号为旱00015的系圃中选择多个单株,经室内考种保留10株,并于当年冬季在海南加代,从编号旱00015-2中选择多个优良单株。2001年正季种植在江苏徐淮地区农科所试验田的选种圃中,从系号为旱10026株系中选择多个优良单株,冬季在海南加代,并选择多个优良单株于2002年正季种植于江苏徐淮地区农科所株系圃,田间观察在株系圃中20029系表现性状稳定,综合性状突出。2003年提升进入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旱稻鉴定试验,2004年进行旱稻品比试验,品质和产量表现突出。2005―2006年参加国家旱稻品种区域试验(黄淮海麦茬稻区中晚熟组),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
  2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旱稻。在黄淮海地区作麦茬旱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 d,比对照旱稻277晚熟4 d;在淮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15~120 d。主茎总叶片数平均13~14 张,地上部伸长节间4~5 个,株型紧凑,株高94.8 cm左右,分蘖力较强,叶片挺拔,叶色深绿,根系发达,茎秆弹性好,抗倒能力较强。一般有效穗数270万~300万穗/hm2,穗长19.3 cm,每穗总粒数91.2粒,结实率80.6%,千粒重25.4 g,灌浆速度快,后期转色好,籽粒饱满,活熟到老,不早衰,容易脱粒。据农业部品质测验中心分析结果:整精米率70.5%,垩白米率4%,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15.4%,胶稠度86 mm。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口感食味均佳[2]。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叶瘟,中感穗颈瘟。田间表现抗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无稻曲病,二化螟虫害轻。据2003―2007年在区域试验及多点试种试验结果和田间调查表明,徐旱1 号对近年来在黄淮稻区大面积发生的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抗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