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论北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一)

论北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北方地区

  论文摘要总结了北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如生产条件的选择,进行细化栽培,推广应用病虫害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慎用化学防治技术,以及合理施肥,以期指导北方地区蔬菜无公害生产。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总称。现根据北方地区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践经验,将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生产条件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2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3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4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施肥措施
  
  (1)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机肥,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要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堆积发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发酵时将新鲜的粪污装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装入缸中,加入热水封口,在15℃以上的环境湿度下自然发酵。农作物秸秆加入速腐剂可直接还田,但将其粉碎后,堆腐发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秆加入速腐剂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严,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实践证明,在相同基肥条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绿色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纯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