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栽培管理技术(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板栗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板栗;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
板栗适应性强,既耐干旱,又耐瘠薄,栽培容易,管理方便,产量可靠,号称“铁杆果树”,既是栽培果树,又是绿化荒山的好树种[1]。现将板栗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
1.1实生苗和砧木苗的培育
栗果成熟时,选丰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良树作采种母树。当果实充分成熟,拾取自然落果,选充分成熟、大小整齐、无病虫害果作种子。栗果怕干、怕湿、怕热、怕冻,果实采收后必须立即沙藏,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沙藏种子发芽率达30%左右进行;秋播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时,种子要平放在土中,倒放和直放均不利于初生根和茎的生长。畦播按行距30~40 cm开沟,再按株距10~15 cm点播,然后覆土,幼苗出齐后加强田间管理。
1.2嫁接苗的培育
枝接时间一般在砧木芽开始萌动、树皮易剥开时为宜,方法有劈接、皮下接、插皮舌接等[2]。枝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粗壮充实,刀要快,操作迅速,切面长而平,形成层对齐,包扎要紧密,外套塑料袋,增湿保湿。春季和秋季使用带木质芽嫁接成活率高,春季在4月中下旬,秋季以8月下旬嫁接为宜。在春季枝、芽接后1个月,秋接后10~15 d,即可检查嫁接成活情况。接芽干枯、穗条明显干皱的已无成活的可能,应立即进行补接。接芽新鲜膨大,叶柄自行脱落的已成活,要及时剪去接芽以上的砧木。除萌要做到除早、除了。萌条发生快,在清明后2个月内,每隔5 d要除萌1次。成活后的嫁接幼苗生长快,新梢容易折断或从接口处撕裂。因此,需在新梢旁立一长约1 m的支柱或借助新梢旁其他枝条,将新梢固定。在嫁接后30~40 d进行松绑。当新梢长到60~80 cm时,将新梢的顶芽摘除,使其分枝。成活的幼苗易遭金龟子、甲虫、介壳虫、蚜虫及白粉病等危害,应及时预防和防治。及早做好除草、施肥、抗旱、排涝等工作。
2建园
板栗园一般建在背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土壤pH值5.5~6.5、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特性和技术措施而定,一般栽300株/hm2左右,如选择矮化栽培技术,平地栽450~600株/hm2,山地栽600~900株/hm2。凤阳县板栗栽植,秋季春季均可,以春栽为多。板栗苗根系恢复能力差,起苗时应多带土,防止伤根过多。栽植时挖大坑(深、宽1 m以上)、客好土、施基肥、栽大苗、保好根、灌足水、浅栽踏实、保墒防旱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关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