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一)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实现教有特色,学练结合。既要注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又要重视科学方法论的学习,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该围绕学生认识社会、求职择业、人际交往、工作方法等方面确定教学重点内容。例如:哲学原理中的社会基本结构理论、政治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等,有益于提高高职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哲学原理中的人生价值观理论、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生产社会化等学说对学生求职择业有重要指导意义。哲学原理中人的社会性、社会发展推动力量等原理,以及毛泽东思想概论中依靠群众等思想理论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人际交往活动。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的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方法;邓小平理论中的实事求是、创新求变方法都是科学方法论的杰出应用。以上这些原理、学说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对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对他们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在课时分配方面不搞平均化.要在区分重点内容与非重点内容.增加重点章节课时.还应该适当缩小授课比例.扩大学生讨论、实习课比例.并开展多样性的实习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要根据高职学生特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改革教学方法。高职学生一般来源于职业高中,其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实践技能知识多与文化理论知识;能力特点是操作技巧优于运筹分析,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思维方式的特征是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直觉灵感多于理性思辨;因此,教学应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具体观点的理解掌握,着力于理论与现实实际的联系。可将庞大的理论体系分解为短小的理论要点。
  第二,教学过程中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实用化,尤其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热点新闻,在推理证明时多用归纳方法。
  第三,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生动化。少用专业术语,多用形象比喻。例如把价值规律称为“看不见的手”,把国家宏观调空称为“看得见的手”,把财政收入称为“国家的血液”等。多用文学语言说理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