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浅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培训的开放性

浅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培训的开放性

详细内容

教育的民主化、社会化和终身化,是当前和未来地球村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伴随这种趋势,发展开放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国际现象,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由此所出现的多种不同形式的开放教育,日见辉煌。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不要求任何人学资格,面向广泛的教育对象,给一切有志于求学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就是说,凡愿求的人均可人学,这种模式没有人学门槛,不受学制限制,充分享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这种模式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的思想,而不受地域、种族、年龄和时空限制,实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育。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开放性教育的函授、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教育等都以各自的优势,获得较快的发展。尤其是为远距离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所采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更为开放教育的发展而添翼。广播电视大学,它在学历教育方面,虽并不是全开放性(有人学资格考试),但在面广量大的非学历培训教育和各种社会教育方面则是全开放的。
上海电视大学自六十年代诞生时起,就参照了发达国家开放教育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向社会播放授课实况,进行社会化开放性的教学。其主要表现是:教育空间大大拓宽,凡是广播电视能覆盖到的地区都能实施教学活动;在全社会选聘各学科一流的专家、学者担任教材主编和主讲;学习者可以选择脱产、业余、半业余的方式学习,可参加面授辅导,可个人自学;突破了学制限制;国际间的文化教育交流等等。九十年代的上海电视大学,不仅在办学模式上具有多样的开放性,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也具有开放性。1993年5月,上海市政府发出了关于九十年代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实施计划》的通知,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为上海电视大学进一步发展开放性教育提供了可喜的机遇.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人事局、市成人教委联合发出了组织广大机关干部积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及考核的通知,并委托上海电视大学具体实施教育计划。这种由政府倡导,将社需求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社会培训,很快成为申城的“计算机热”。
三年多来,申城“计算机热”的实践表明,这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与其他培训项目不同,有其独到鲜明的特点,即“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是一种全开放性的教育。
1.教育目标是面向未来21世纪。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为的是与现代国际大都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其教育目标是为新世纪提高市民素质的和造就优秀人才。这是一种大教育观,是向全社会普及计算机文化的一种社会教育,其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2.教育对象是面向广大民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在教育对象上破除了人学资格的限制。大、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各阶层不同学历的人都可以学。学员中既有大学教授、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各类大学、中学、职校等在校学生,也有工矿企业从业人员和下岗待岗人员、个体劳动者等.迄今为止,全市已有687,540人参加初级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参加中级考核人数为78,053人,办公自动化考核人数为10,163人。其中,年龄最小的是9岁,最大的是70多岁。其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浅谈“计葬机应用能力考核’培训的开放性性、平等性、社会性和终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