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
详细内容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已经出现了它的滞后性与不适宜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要找到它的出路,就必须在教学上有所改革,有所突破与创新,本文就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个人的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引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大一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但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推行的是二证制,计算机的等级考试与毕业证挂钩,在这一制度下,教师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或“满堂灌”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为考试而学习的方式与学生的兴趣相互背离,这样的后果是分数高了,但兴趣不高、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不高,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其次学生之间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有些地区计算机学习已经进入初高中,而偏远的地区没有,这就造成同一班级的同学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差距很大。第三教材的选取也会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点的催化作用。一本通俗易懂、有趣的教材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改革创新。笔者在近几年从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实际教学中的心得及如何改革的看法提出来,以供参考。2课程教学建设改革2.1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从两方面来把握。首先是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既要专业知识更要实践技能,也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因此要重动手、轻理论。其次是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信息。包括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及个人今后发展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分布,选择符合学生要求的案例进行教学;根据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选择分层次教学,主要体现在实践课上,基础弱的学生,选择掌握基本技能的案例操练;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可以加强训练,选择难度大一些的案例进行操练。做到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取消学生统一的按照实训指导书上比较详细的步骤操作,这种结果会导致这样的弊端:第一,单一的案例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第二,基础好的做完了没事做,基础弱的不会做;第三,生搬硬套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笔者认为结合演示文档的视频动画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实训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动画、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等的辅助学习教程充实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教师适时点拨即可。这种对计算机知识的多层次学习,不仅不会出现完成作业很快就无事可做的学生,而且为部分有潜质的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有效地防止他们的兴趣和才能被现存的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所扼杀。2.2案例教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从现代办公应用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选取各种典型案例。例如,报纸刊物的艺术排版,毕业论文的总和排版,销售数据分析处理、工资管理、商业广告创意设计,等等。以案例为载体,形成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通过案例演示、提出问题、讲解案例应用背景,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将案例分解若干个可行任务,然后再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完成案例的制作,也可以将案例分解成不同的目标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兴趣爱好及专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案例进行操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以对本专业灵敏的嗅觉,以自己的兴趣出发,更容易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每次课结束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本次课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容易出错、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等进行及时总结,并针对案例的不足之处,进行引申和提高。2.3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有些地区在初高中已经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门课,简单的课本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会对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例如,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提高专业水平;定期请本省或本市知名的软件公司人员到学校进行技术交流;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认证培训。如,参加国家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软件、网络、应用类技术培训等。系内组织教师定期做教学或学术上交流,坚持每学期集体备课、集体讨论修订教学内容,定期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专题讨论,通过教师的互相交流,提高教学团队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工作技能与专业水平。3结语总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是教学目标也符合时代的需要。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周从军.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修订版)[M].地质出版社.[2]邹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的新尝试[J].职业教育,2009(12):26.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王霞(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琼海5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