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
详细内容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学科已经在职业学校被普及为公共学科,而且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及其在本专业的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的要求,对职业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做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职业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接受过了长时间的计算机教育,而且,家里一般都有计算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现状,在教学方面应采取特殊的方法激励学生,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充分地将其利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教学主题的恰当选择,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它既关系到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又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给学生展示利用这门学科的知识进行创作的实例,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个领域,可以进行哪些实际操作,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新知识的强大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紧接着讲解新知识,这时学生会听得比较仔细、认真,会很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听课是学习最直接的方式,而动手操作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正确完成上课所讲解的操作实例,需要学生的耐心、信心、悟性。操作实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要贴近生活,要贴近学生。例如,在讲解PHOTOSHOP中的“消除红眼工具”时,找出一张“红眼”照片,尽可能是学生活动时的照片。如果是一个家用的数码相机,在照相的过程中出现了“红眼”,则通过课堂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消除“红眼”,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解时就可以抓住学生要急于学习怎样使用“消除红眼工具”消除照片眼睛中的红色色块的迫切心理进行讲解。学生就会聚精会神地听教师的讲解,带着兴奋、带着希望去进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样就达到了课堂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高中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经过兴趣激发和知识讲解环节后,学生都迫切希望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个时候应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这样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养成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及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