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任务驱动法的探索与实践
详细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论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缺乏具有系统性、指导性和实务性的实训指导书。这一问题困绕着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也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开展,没有系统的实验教材,就使得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实验内容随意性较大,实验教材不具备务实性。计算机实验教学课程的设计不够合理。计算机实验课没有自成体系,而只是依附于理论教学,尽管这种课程设计是按学生的认知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情况,但课程内容编排按学科结构来展开的,对学生来说,学到的课程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到岗后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就会使基础好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基础差的学生又能感到学习吃力,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有所突破和创新,使计算机实验教学既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又能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任务驱动法”即以各种各样主题明确的教学任务为中心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精讲多练,特别强调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效果。为调动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将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论文法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很好地实现了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秩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我认为,“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明确的操作任务的驱动下展开上机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如在WORD文档创建的实验中,可设计六个子任务:任务一,WORD的启动;任务二,中文输入法的启动和使用;任务三,文档的输入;任务四,处理文档输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任务五,文档的保存;任务六,文档的打开和关闭。六个任务贯穿了实验操作的流程和要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任务驱动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中,需要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精心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任务完成之后需要及时总结及点评,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在计算机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下列几个环节:情景创设。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任务,并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任务确定。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提出问题。老师将任务进一步总结、归纳、确认同学们动手实验需要完成的任务。
上机实验操作。这一阶段主要以学生上机实际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大胆去尝试,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就要集中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这一环节教师要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重难点知识,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结提高。首先要加强课堂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回顾,使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或操作有疏漏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回顾跟上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四、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是要创建和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实验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论文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因特网则是病毒流行、爆发的有利桥梁。计算机病毒给我们的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制造很大地麻烦。如近年来给广大计算机用户带来巨大损失的CIH计算机病毒、熊猫烧香病毒等,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已成为文明、安全使用计算机的一大隐患。因此在日常的计算机使用、维护工作中,有效的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适当的防范,则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最好办法。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复制自身来感染其它软件的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嵌入的病毒也随之运行并感染其它程序,一旦被事先设定好的环境激发(即病毒发作的条件成熟),即可感染和破坏计算机;世界上第一例计算机病毒是在1983年11月10日诞生的,当时的美国学生弗里德-科恩以测试计算机安全为目的编写了首个电脑病毒,虽为“毒”,但计算机硕士论文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现在我理解的计算机“病毒”,它的目的是善意的,性能是“良性”的,但病毒发展到今天,已失去了当时的“善良”出发点,它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目前世界上约有6万多种电脑病毒,随着网络的发展,更是给它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它们已经从最初给用户带来小麻烦发展到严重威胁电脑和网络的安全。我想所有的计算机用户都不会忘记我国99年出现的CIH病毒和06年大规模泛滥的熊猫烧香病毒,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计算机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有:病毒发作时对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直接破坏作用。如利用格式化磁盘、改写文件分配表和目录的手段破坏分区、删除重要文件或者用无意义的“垃圾”数据改写文件、破坏CMO5设置等。典型代表有磁盘杀手病毒(D1SK KILLER)。占用磁盘空间和对信息的破坏。寄生在磁盘上的病毒总要非法占用一部分磁盘空间。代表类型是引导型病毒,病毒本身占据磁盘引导扇区,而把原来的引导区转移到其他扇区,而其本身要覆盖一个磁盘扇区,同时被覆盖的扇区数据永久性丢失,无法恢复。抢占系统资源。大多数病毒在动态下(开机状态下)都是常驻内存的,这就必然抢占一部分系统资源。病毒所占用的基本内存长度大致与病毒本身长度相当。由于病毒抢占内存,而导致内存减少,使一部分软件不能运行。除占用内存外,病毒还抢占中断,干扰系统运行,如4096病毒,使文件的长度增加4096个字节。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病毒进驻内存后不但干扰系统运行,还影响计算机速度,主要表现在:(1)病毒为了判断传染激发条件,总要对计算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这相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状态既多余又有害。(2)有些病毒为了保护自己,不但对磁盘上的静态病毒加密,计算机职称论文而且进驻内存后的动态病毒也处在加密状态,CPU每次寻址到病毒处时要运行一段解密程序把加密的病毒解密成合法的CPU指令再执行;而病毒运行结束时再用一段程序对病毒重新加密。这样CPU额外执行数千条以至上万条指令。
计算机病毒的兼容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由于病毒的较差兼容性,常常导致死机。盗用用户的重要数据,如上我们已经提到的熊猫烧香病毒等。由上可见,计算机病毒给我们的工作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如何有效的防范病毒,已成为我们计算机工作者所必须解决的任务。本人根据多年的机房管理工作,认为可根据计算机病毒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现象来做好对它的防范工作。计算机病毒发作前常见的表现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平时运行正常的计算机突然经常性无缘无故地死机。⑵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⑶运行速度明显变慢。⑷以前能正常运行的软件经常发生内存不足的错误。⑸打印和通讯发生异常。⑹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作。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温馨提示:以上为我公司为您提供的部分计算机小论文,如需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硕士论文,计算机职称论文请您联系我们客服,或拨打咨询热线:021-585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