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一)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一)

详细内容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积极构建安全、温馨的心理健康环境。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越高。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要为儿童创造丰富的、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环境。
幼儿环境建设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幼儿的需求、安全和发展。丰富的、合适的环境不仅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而“以人为本”的幼儿环境建设,首先是创设儿童化的设施环境,独特造型的建筑设计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且更容易被幼儿悦纳。其次是清新绿化的自然环境,校园环境做到气质清新,鸟语花香,草绿树盛;还有是对装饰环境的美化和教育化,室内各个墙壁都进行精美的布置、装饰,使之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幼儿园也可考虑在室内专门辟有一面记录幼儿成长脚印的墙壁,幼儿可在上面自由挥洒。然后是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在室内外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场所,来缓解幼儿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此外,心理健康环境的创造还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
2、着手提高幼儿心理健康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由应急转向常规化,由兼职转向专业化。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这项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同时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必要的培训,形成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社区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3、关注个性,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实现全员的和谐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1年召开的国际教育会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学会关心”。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寓教育于游戏中,其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具有新颖性。此外,要在整体中要进行差异教育。传统教育是以集体教育的形式出现,第一个弱点是它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复杂的作用,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幼儿教育者要在关注全体的前提下,关心每一个幼儿,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实现全员发展。对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个别幼儿,教育者要通过针对具体问题和行为进行对症下药,从而恢复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使之能自己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4、从单纯注重幼儿智力教育转向培养幼儿智力和培育幼儿品质并重。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健康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将会更有信心、更有力量,不易被挫折和困难压倒,因此,幼儿必须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让每一个幼儿形成以自信、奋发为基调的心理素质是幼儿迈出人生旅程第一步的关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所以,幼儿教育可以实施以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挫折教育。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父母应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主动地对待挫折,在挫折的磨练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这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