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探讨(一)

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思潮的日渐多元化,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增强,个性化特点愈加明显,如何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施行个性化道德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成为了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下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道德教育个性化小学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小学道德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差异得不到的承认,忽略了德育促进人个性发展的功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体的主动性,造成了小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自我表现能力等问题,影响了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独立判断、自立自理、自尊自信等独立个性特点,具备竞争和创新意识。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小学道德教育进行改革。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就是对此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
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是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相应道德教育方式、内容、途径的设计、规划、实施,深入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把发展个性和实现人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的,培养学生良好和完善的道德能力与素质。

一、施行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发展目标:

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必须要熟悉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同时还要确立德育教育的目标,然后从各个类型学生的特点出发分别设计和实施的不同教育方法。

(一)、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的前提
小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对小学生个性特点的进行全方位了解,组建由家长、学校和社会参与的各类道德教育活动,从家庭、学校、卫生部门、校外活动基地等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二)、实施个性化道德教育需要确立正确的目标。
挖掘和发挥每一个小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个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最终目标。
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性格、年龄特征,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正确确立德育微观具体目标,为具体的教育过程指明方向,提供有效的考核依据。

二、在小学道德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小学道德教育如何顾及学生个性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基础,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道德教育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这就需要在个性化道德教育实践中,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小学生的教育个性化道德教育,要坚持针对性原则。
个性化道德教育,要针对小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发扬其优良个性,鼓励和提倡特长,修正自身缺点,养成良好习惯,因材施教教育学生,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开放的态度,让小学生获取尽可能多的行为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发现特长,培养特长。

(二)、小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所具有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外在道德观念必须为道德主体所认同,才能发挥作用。教师要启发小学生作为活动主体,主动地参与各种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此发展自主意识、自律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人。

(三)、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还应坚持长期性的原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个性的形成和扭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个性化的教育需要教育者有充分的奉献精神。个性的形成,同时也是默化潜移的,这就要求必须充分注重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建设,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道德教育环境,更好地发挥优秀文明传统对学生个性的熏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