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一)

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幼儿艺术教育创新是广大幼教工作者探索研究的重点。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们应更新观念。本文主要从教具、素材、内容和教育评价这四个方面,结合典型案例谈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 艺术教育 创作 创新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含义及目的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含义及范畴
  什么是幼儿艺术教育呢?幼儿艺术教育以音乐(含舞蹈)和美术为手段和内容的教育。幼儿艺术教育范畴广泛,幼儿美术、音乐、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等都涉及此领域。(二)艺术教育的作用及基本思想
  新《纲要》阐述,“艺术活动对幼儿作用主要有:一是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二是促进幼儿的智力;三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四是能使幼儿认知艺术语言、符号,促进创造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艺术活动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
  
  二、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忽视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在黑板上画个范例,要求照葫芦画瓢。后果是幼儿艺术感受力下降,审美经验缺失。“邯郸学步”是最好注释。幼儿模仿画,恰恰如此,不但掌握不了绘画技巧,反而失去了儿童特有的生动画法。
  (二)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画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强调了艺术与生活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教育评价,总以提问“好不好、美不美”来让幼儿作划一评价,束缚了幼儿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现在,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三、在幼儿艺术教育教学中应更新观念
  
  (一)从“重视技能的模仿”的观念转变为“审美教育”的观念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摒弃“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从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脑),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是对经验、事实、规则等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真理性是绝对的,甚至是终极的。部分教师就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的练习,造成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子小,幼儿怎能创新呢!因此,必须摒弃“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观念。
  (三)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当前,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幼儿只能在里面打转,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