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复杂视阈下的中小学德育管理低效化浅析(一)

复杂视阈下的中小学德育管理低效化浅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德育管理 复杂性 低效化 成因 策略
  论文摘要: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本文拟从复杂性理论的视阈考量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构建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学校德育管理研究,是当代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复杂性,是一个组织本身所具有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学校德育管理的复杂性来分析中小学德育低效管理的原因,并提出解决中小学德育低效管理、提高德育管理效能的策略。
一、中小学德育管理复杂性问题分析
(一)学校德育管理对象―学生作为个体人的复杂性
人是复杂性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性,其行为是复杂的,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情感因素,还有其他非理性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德育管理,是从学生的思想上人手,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思想的影响是无形的,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不同的价值取向,这也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
(二)当前德育改革背景的复杂性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格局,多种文化观念和文化标准彼此之间相互冲撞、交流和融合,既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图景,又产生了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不仅给学校的道德教育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也给学校德育带来了难题。
(三)学校德育评价制度的复杂性
近些年致力于德育评价理论的学者大多都呼吁建立开放性德育评价模式,即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样化、侧重于评价过程和侧重与自我评价。无论是传统的德育评价模式还是新的评价模式,德育评价始终是一项动态性的复杂工作,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均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人,更使评价过程和结果变得复杂化。
(四)学校德育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学校德育的环境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指的是在学校中影响人的各种观念体系和物质条件。个人价值的不同,致使所形成的各种观念体系会有很大不同,使学校德育环境趋于复杂。外环境是指影响学校德育的所有外部条件,如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社区影响等。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要向前发展,就需要与外界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流。在此过程中,必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校德育管理的效能。
二、中小学德育管理低效化的成因
学校德育管理的复杂性,使管理中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德育工作者不能及时把握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能很好实现制定的德育目标,造成学校德育管理的低效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德育管理的混沌性
复杂科学中的混沌理论有一个特点: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比喻的说法就是蝴蝶效应:输人的一个四舍五人的微小误差,可被系统指数发散串级向上,湍流式放大,对输出值产生巨大影响,使结果变得与预料的截然不同。混沌理论揭示了系统如何进人其复杂的甚至完全不可预测的行为状态:一个初始条件,由于其敏感性,当它达到了一定的域值,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在学校德育管理中,某些因素由于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慢慢地积累,达到一定的域值,发挥其负面影响,致使这个学校管理系统陷人瘫痪状态。而这些因素,往往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因素,学校德育管理者经常忽视它们的存在。比如学校广泛存在的“重智轻德、唯分为上”的现象,教师和学校领导人把分数看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长此以往,混沌理论发生效应也是在预料之中,其后果是不可忽视的。
(二)复杂理论中非线性因素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管理者经常运用线性思维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些线性思维是建立在以下假设之上的:对给定的刺激有且只有一个反应;任何输人和输出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系统恰好是各部分的总和。但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绝大部分都受非线性因素的制约。这些非线性因素使管理的结果有了多种可能,使管理者无法预测未来,继而间接造成学校的德育管理低效化。如果说学校领导者可以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属于学校德育管理中的线性因素,是可以控制和实现的,但是学校德育管理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除了学校主流文化是学校德育管理者可以倡导和间接引领的,除了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非主流文化,是学校德育管理者无法通过线性思维来应对的。外环境方面,学校除了要和政府部门、下属部门、兄弟院校有很好的联系,还要和学生的家庭进行必要的沟通,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纯靠线性的点对点关系可以管理的。所以学校德育管理中的非线性因素不可小觑。
(三)学校德育管理实践中的整体原理
复杂科学的整体原理强调系统要素的协调性,认为系统各部分只有相互协调作用,共同组成整体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而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实践中,学校的德育管理机构虽然比较健全,但机构之间欠缺相互协作的现象依然存在,上级领导将德育指示层层传递下去后教师和直接德育管理者不能很好地遵守,上级也没有任何检查措施,导致学校德育管理实践低效化严重。整体性和协调性在德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很重要,各个德育部门应该紧密联系,互相协作,把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三、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的策略
尽管学校德育在管理过程中受到复杂性因素的影响,使学校德育管理的发展具有模糊性,管理者不能正确地预测学校德育未来的发展。但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管理者也应可处理由于复杂性而出现的问题,并利用其复杂性为学校德育管理服务。

德育管理必须转变观念,确立新的理念,实施真实的德育。笔者认为,真实的德育应该是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应该淡化说教,教育无痕;应该塑造灵魂,充满灵性;应该面向未来,放飞心灵。
(一)德育目标多元化
一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学校的德育工作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而学生因个体差异、家庭背景、年龄的不同,其德性是千差万别的。德育管理工作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不能因材施教,导致德育工作不能有序开展。我们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不同的德育目标。这需要德育工作者通过家访、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法对不同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梳理总结,以便对制定每个学生的德育发展目标提出正确的依据。
二是允许不同的价值观并存。学生身处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相互撞击,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单一的和所谓“标准观念”已不复存在,尊重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德育工作者要营造多元价值并存的空间,提供足够多的表达和争论多元化观点的机会,不以个人价值取向压制学生的不同观点,建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允许学生个性化行为方式的存在,时时刻刻把握住学生思想动态的脉搏,不能一概整齐划一,搞一刀切。当然,要对学生出现的有悖社会主流价值的观念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