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课改背景下评课方式的探索(一)

课改背景下评课方式的探索(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国家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是教师专业提升的主要平台,是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主要舞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评课需坚持人文关怀、实事求是和详略得当的原则,采取选出主评人或不选主评人的评课方式。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主动、生动、快乐和有效。同时,评课需做到:评课前,倾听授课教师说课;评课后,跟踪听课、评课。
  [关键词] 课程改革;评课方式;原则;标准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808(2008)04-0060-03
  
  课堂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即如何评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能不能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不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身心愉快地健康成长,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评课的原则
  
  (一)人文关怀的原则
  评课者一定要以人为本,尊重授课教师的人格和劳动,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指手画脚,要用博大的胸襟、期待的目光、激励的话语,从授课教师的角度出发,既要把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说清楚,又要把话语说得中肯、亲切、和风细雨,“良言一句三春暖”。这样才有利于授课教师的接受,有利于他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切忌用刻薄的话语讽刺、讥笑、挖苦,“恶语伤人六月寒”;切忌“麻辣点评”,如“你这样授课,是在坑孩子”“当初老师是怎么教你的,课怎么会上成这个样子”,等等。只有心灵一颤,才可行为一动。评课者要从思想深处打动授课教师,使他们产生改进的愿望,产生主动完善发展的动机。例如:在一节英语课堂上,学生表演对话时,有的学生精力不集中,课后评价时评课者首先要充分肯定对话表演对英语学习的作用,然后指出未表演对话的同学必须在对话结束时说出对话中包含的知识点、关键点各是什么、好在何处、有没有错误等,让授课教师真正感受到真切的关怀。
  (二) 实事求是的原则
  课堂是有缺憾的艺术。为了使缺憾更少,课堂更完美,评课者在评课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授课教师的优点不言过其实,对缺点不遮遮掩掩。只有这样,才便于授课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课堂,才便于为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提供更准确无误的信息,才便于授课教师今后对课堂效果的准确定位。例如: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初二一班上的一节课效果很不好,评课者首先应肯定其以前授课的成绩,然后再指出他这节课的不足,帮助他从思想上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现象。
  (三) 详略得当的原则
  评课的目的在于让授课教师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改进,以利于其课堂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评课者要对教师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评价,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通过评课,要让授课教师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不是让其感觉自己所上的课一无是处、一塌糊涂。要让授课教师充满自信,走进更科学、更规范、更健康、更愉快的课堂。例如:一位刚执教的语文教师上课时无论从结构安排、学生的主体性还是语言表达上都有很大的漏洞,评课者评课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告诉授课教师结构安排有何
  不合理之处,今后应如何改进等,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多加鼓励,而不要过多的指责。
  
  二、评课的方式
  
  (一)选出主评人
  如果听课人数较多(3人以上)就要选出主评人,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情况进行评价。为此,主评人首先要召集听课人,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达成一致的认识。评课中要点明:授课教师这堂课的优点、缺点各是什么,有什么建议;授课教师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需要改进的有哪些,在改进中应注意些什么等。对授课教师要求的操作性要强,要有根有据,表达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不选主评人
  如果听课人数较少(1~3人),就不必选出主评人,听课者可以与授课教师互动,充分发表意见,最后达成共识。但是,评课者仍然要注意把握以上事项。例如:一位教师在听了张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岳阳楼记》后,就完全可以课后及时与张老师评课,指出这节课的主要优点是:学生的展示精彩美妙、耳目一新,感染了人、打动了人。这是因为学生的展示富有激情、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这是因为学生运用了诗歌、散文、京韵大鼓、歌曲、舞蹈、双簧等灵活多样的艺术形式,这是因为学生你争我抢、欢呼雀跃…… 缺点是:男生表现不如女生。建议:备课时要做好设计,如可以采取男女生轮换展示、表演,这样可以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当然,授课教师也不要因为评课者人少而不重视,一定要仔细领会,认真记录,真正把好的建议结合实际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
  
  三、评课的标准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对一堂好课的评价,不是看教师教得多么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否主动、生动、快乐、有效。也就是说,一堂好课至少应具备以下4点:
  (一)主动
  课堂上学生全员参与,主体性、创造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展现,学习欲望强烈,个性得以张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或跳、或唱、或表演、或实验、或演示…… 或蹲、或坐、或站,都表现出高度的兴奋和极高的热情,你争我抢,活而不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答惑,互帮互学;敢于、善于、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向困难挑战。学生唱主角,教师是配角,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辩讨论,活而有序。他们在教师恰当的引导、温馨的唤醒、亲切的激励下,开展科学探究,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感知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归纳、提升出规律性的结论,在民主的氛围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将其升华、感悟、内化成自己的体验。以数学展示课为例:学生的讲解是精彩的、点评是恰当的、表扬是真诚的、批评是婉转的、联想是独特的、追问是及时的、提问是有益的、反思是静静的、争论是热烈的……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自由、自主、自发、自觉的行为。
  (二)生动
  课堂上,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激情得以燃烧,情感得以流露,才艺得以展示;争奇斗艳,百花竞放;触景生情,高兴者可手舞足蹈,悲痛者可痛哭流涕……这里没有遮遮掩掩,有的是真真切切;这里没有矫揉造作,有的是自然表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多样,实用有效:或歌唱、或跳舞、或表演小品、或表演相声、或演唱京韵大鼓……课堂安排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张弛相依;课堂气氛热烈、高涨,亮点不时闪现,高潮迭起,掌声不断,笑语绵绵,精彩纷呈,流光异彩。
  (三)快乐
  这样的课堂,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生生间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提高。这里没有挖苦,有的是激励;这里没有歧视,有的是尊重;这里没有体罚,有的是宽容;这里没有“暴风骤雨”,有的是“和风细雨”……这里正努力地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落到细微之处:黑板上是学生的“名言”,是学生自己的感悟、体会,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课堂的真正主宰者,他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唱自己想唱的歌……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脸上不时变幻着对知识的“疑惑”,思路打开后的“惊奇”,得出结论后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