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铁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根据西安市地铁一,二号线线路规划,分析了西安市地铁沿线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铁沿线土地规划的建议,从而促进现代交通设施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效率,地铁沿线土地
引言
城市土地利用的实质是对土地区位的利用。区位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而交通地理位置又是自然位置与经济地理位置最重要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交通条件是城市与其他周围地区和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相互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城市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所以城市交通条件的重大改变将对城市土地区位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1]。作为地铁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产和地铁都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地铁作为一种手段,一种生活方式,而地产作为一种承载生命与思维的载体,都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文明的生成,当房地产遭遇到地铁,遭遇成熟快捷便利的交通体系,地产秩序便面临重建,地产格局便面临突破。
1 西安市地铁沿线土地现状及区位分析
区位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商业、工业及居住等各类非农业用地聚集的结果,城市土地利用实质即是对土地区位的利用,所以区位是城市土地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城南区用地结构中突出的特点是教育科研用地比重较大,为12.12%,该区是西安市高等教育科研的聚集区,为全市居住、文教中心。城南区土地使用是以居住、办公为主,辅以商贸、金融等配套设施,省测绘局所在小区、长安大学所在小区、以小寨什字为中心的小区分别为典型的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商贸密集区。
城北区聚集大量的文物古迹,包括汉长安城遗址(占地约36km2)、唐大明宫遗址等大面积遗址保护区;其他用地以居住、工业为主,两者所占比重分别为14.12%,14.13%,配以少量的教育科研、公共服务设施。该区域村镇比重较大,开发潜力较大,也是西安主要的对外交通之地,其中以铁路为主,西安火车站即位于城北区,即将开工建设的火车北客站也在该区域。
城东区以工业用地为主,占该区总面积的17.16%,西安市总体规划中的三个主要工业区―――以黄河厂、西光厂、陕西汽车制造厂为主的大型工业区,以西安电机厂为主的一个小工业区,以氵产河经济开发区和陕西重型机械厂为主的大型工业区,均集中于该区域。
城西区以工业用地为主,占该区总面积的20.47%,该区域制药厂集中,化工、机械工业较发达,教育科研用地占3.7%,现状村镇用地比例较高,可开发潜力较大。
形成“十字型”的1,2号线贯穿城内和城外东南西北区,地铁沿线的土地利用类型受区段的影响,和各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完全相似。
2 地铁沿线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用地结构不合理
1)商业、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过小,没有发挥出地铁沿线的土地经济效益。2)工业企业、住宅占地比重过大。尤其是城东地铁沿线工业用地过多,明城区住宅用地比重过大。3)道路比重过小。4)绿地覆盖率低。
2.2 土地利用效率太低
从前面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地铁沿线土地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利用方式,容积率过低,建筑密度不大。特别是地铁的两端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如:火车北客站至陈家堡,三爻村至韦区,三桥镇至后围寨,万寿路至纺织城。
2.3 旅游资源开发尚有巨大潜力
西安是十三朝(代)古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且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2004年接待海外游客65万人次,国内游客20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4.4亿元,较上年增长45.1%。这说明西安的旅游资源开发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提高城市品味,精心进行城市设计,大大提高地铁沿线内旅游资源价值。旅游业的发展又将带动沿线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