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交通运输论文>雁门关公路隧道防火救灾通风控制研究(一)

雁门关公路隧道防火救灾通风控制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结合雁门关公路隧道的通风技术设计,研究了雁门关公路隧道的防火救灾通风控制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公路隧道的火灾,由于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均不可预测,所以很难完全杜绝。加之隧道内空间狭小,灾害发生时常常伴随严重的交通阻塞,如果施救不及时和方法不当,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在公路隧道通风方案研究阶段,认真做好防火救灾通风控制研究,对于保障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十分重要。本文结合雁门关隧道通风技术设计,研究了雁门关公路隧道的防火救灾通风控制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1. 雁门关隧道通风方案简介

  雁门关隧道位于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省境内的新广武-原平高速公路上,双洞单向交通。隧道区域地形复杂,山岭险峻,峰峦叠嶂,中间段隧道最大埋深超过1000m.右线(上行线)设计长度5235m,进口标高1471.64m,出口标高1389.14m,平均海拔高度1430.39m.左线(下行线)设计长度5152m,进口标高1389.26m,出口标高1472.34m,平均海拔高度1430.80m.两隧道内均设有人字坡,右线进口段420m坡度为1.56%,其余4815m为-1.84%;左线进口4822m坡度为1.84%,其余330m为-1.7%.隧道内设计最大行车速度80km/h,隧道区域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达-28℃。

  雁门关隧道右线采用单竖井设中隔板集中送排式加射流风机分段式纵向通风,左线为双竖(斜)井送或排风加射流风机分段式纵向通风。

  2. 雁门关公路隧道火灾时的通风控制

  2.1 公路隧道防火救灾通风的基本要求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排烟时,对通风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隧道内的最低排烟风速不应小于2.0m/s.这个最低风速的要求是为了保证在火灾发生时,烟雾能顺着汽车前进的方向流动,而不出现回流,因为烟雾流动的速度远远小于汽车的速度。这样不仅火灾点前端的车辆能够迅速从隧道出口逃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火灾点后方的车辆由于不受烟雾的干扰,可以从车行通道通过相邻隧道逃离火灾区。

  雁门关隧道左、右线的各工况设计风速均大于2.0m/s,所以满足防火救灾的基本要求。

  2.2 防火救灾的结构措施及火灾区段的划分公路隧道的防火救灾,重要的是合理进行火灾区段划分,然后按隧道区段设计不同防火救灾的控制预案,在火灾发生时人员撤离路线和控制风机运转方案,以达到灭火排烟,人员逃生的目的。

  雁门关隧道左线大部分为上坡,右线大部分为下坡。如果仅考虑运营通风的需求,左线设一个竖井,右线采用全射流通风完全可以满足。并且右线在火灾发生时,其射流风机也可以达到排烟救生的目的。但是,公路隧道通风方案的设计,必须把火灾发生时的灭火、排烟当作一个重要的工况。所以,雁门关公路隧道的最终通风方案采用左线双竖井、双斜井送排风道分段纵向通风,右线为单竖井加隔板送排风道分段纵向通风。同时,为了灭火排烟的需要在人、车行横通道处加放火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发生火灾时根据火灾发生的位置和灾情进行控制。雁门关公路隧道防火区段的划分,围绕三处通风竖(斜)井进行。将整个隧道划分为4个防火区段。同时,隧道每隔350m左右,设一个人行横通道,用作人员逃生;每隔700m左右,设有一个行车横通道,供车辆撤离。保证了火灾发生时人员、车辆逃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