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交通运输论文>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投资控制(一)

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投资控制(一)

详细内容

摘要:通过追述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展望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前景,论述其影响投资的主要原因和控制投资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投资控制

0引言
铁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又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发展铁路交通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加快铁路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迅速成为许多大中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并在我国形成以城市地铁、城市快速铁路、高架轻轨、跨座式单轨等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将注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时,为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投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铁路的改革和发展
同其他行业一样,我国铁路在20多年的改革进程中,经历了数次的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铁道部将统管的人事、劳资、计划、财务等方面的权利下放到了所属的铁路局,开始试行全行业的经济大包干;1986年,铁道部提出“一包五年投入产出,以路养路、以路建路”的全路经济承包责任制,实现了一次管理体制上的重大突破;1993年,铁路系统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铁路企业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2000年,一个以“政企分开、企业重组、市场经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总体目标的改革方案正式出台,这个方案确定的铁路改革的基本模式是“网运分离”,即把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国家铁路路网基础设施管理与具有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经营分离开,组建一个统一的国家铁路路网公司及若干个有较强实力的客运公司和货运公司,实行分类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0年我国铁路完成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密度和换算周转量均为世界第一位。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铁路总体上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中国铁路中长期建设目标和责任,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km,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要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自此,我国铁路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2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推进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实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标,需要2万亿元的资金,我国铁路的发展将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目前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已拉开序幕,正在迎接各类投资者参与我国铁路建设。2005年7月26日,铁道部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铁道部将在7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非公有制资本进入铁路提供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持和保障。我们看到,随着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外来资本、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更多地注入铁路,这不仅给我国铁路提供了迅速发展的资金源泉,更重要的是为加快我国铁路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2005年9月,铁道部举办“中国铁路投融资改革论坛”,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领导和国内外铁路、金融、企业界的专家,300余人出席这次高层论坛,共谋我国铁路投融资改革大计。这次论坛的召开,标志着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已经明确,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铁路,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展融资渠道,为社会资本投资铁路提供更多选择;完善铁路监管体系,规范市场化运作行为;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保护各类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现已有10座城市18条425km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而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仅有北京全长40km和天津全长7.4km的地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迅速成为许多大中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并在我国形成以地铁、城市快速铁路、高架轻轨、跨座式单轨等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据国内15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到2010年我国计划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将近1300km,估计总投资约5000亿元,北京、上海和广州,座城市规划以每年40km的速度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如此建设速度在国际上是非常罕见的。除了里程增加外,我国的轨道交通也由原先的地铁一种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如北京的地铁、大连的快速轻轨、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上海磁悬浮等。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城市发展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比较短,经验也不足,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独立自主的制造产业,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通信信号、控制等系统,另外、盾构设施、设备等多数是从不同国家引进的。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是高潮迭起、如火如荼,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亮点之一,而受到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国外公司,特别是掌握世界最先进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和设备的跨国公司纷至沓来,采取多种手段,运用多种方式将他们的产品和技术输入我国,而相比之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生产企业无论各方面都逊色很多,因此,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只是在引进和使用外国的技术和设备,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国政府和主管部委一直是把扶持鼓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放在第一位,出台颁布了许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支持这些企业在引进和吸收国外优秀技术成果的同时,大胆改革、不断自主创新,尽快开发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高科技产品,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4控制投资的措施
在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为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和搞好投资控制,必须认真分析查找影响投资的主要原因和制订控制投资的措施。影响投资的主要原因和投资控制的措施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提高勘测资料质量
勘测资料质量应能经得起工程实施阶段的考验。目前工程实施后,由于标高错误、地质资料不准、土源不落实和料源不可靠等勘测资料质量不高等原因,造成大量的变更设计,给投资控制、项目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作为各专业设计人员应清楚地认识到勘测资料是设计的基础资料,而且是第一手资料,是设计的依据,它相当于工厂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同样,勘测资料的质量还直接影响到投资的高低,最终将直接影响整体的设计成果。提高勘测资料质量,特别是要提高地质专业勘探资料的准确性。因为地质勘探资料准确与否,将对线路、站场、桥梁、隧道、建筑等专业在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全面提高各项勘测资料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