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建筑安全论文>桥梁灌注桩浇筑常见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一)

桥梁灌注桩浇筑常见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一)

详细内容

【摘要】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浇注水下混凝土是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浇注水下混凝土是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成为混凝土桩。本人结合近几年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对浇注灌注桩水下混凝土常见事故作一些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 灌注桩;预防措施

【Abstract】Infuse to note a stake to belong to concealment engineering, the influence infuse to note a stak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factor be a lot of and sprinkle to note underwater the concrete is to infuse to note a stak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in most importance of a link.Sprinkling to note underwater concrete use concrete to start infuse to note from the bore bottom, e out mud displacement inside the bore and bee a concrete stake.Oneself bine for the last few years,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sprinkle to note to infuse to note a stake underwater the concrete familiar trouble make some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prevention measure.
【Key words】Infuse to note a stake;Prevention measure
1. 概述我市地处里下河腹部地区,古地貌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洼地经由江河、海合力堆积,经历了海湾-泻湖-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湖荡、沼泽地貌特征,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和河流泛滥物所覆盖,其基底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古生代地层。上层土质一般较差,不能满足天然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由于钻孔灌注桩能适应许多场合及各种地质条件,且经济美观,兴化地区的桥梁墩台一般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泥浆、钢筋笼、混凝土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
2. 灌注水下混凝土常见事故分析与预防
浇注水下混凝土是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浇注水下混凝土是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成为混凝土桩。本人结合近几年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对浇注灌注桩水下混凝土常见事故作一些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1)桩底沉垫层过厚:桩基施工过程中,沉垫层过厚,首批混凝土很难使桩底沉渣浮到混凝土面上,沉垫层超过设计要求,将会降低桩的承载力;如以超深代替清孔,也会降低桩的承载力。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及土层情况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及导管后,应再次检查沉垫层厚度,如沉垫层超过设计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
(2)首批混凝土未能将导管埋置到足够的深度:导管下口距孔底太高、漏斗底口隔水设施不可靠、首批混凝土数量过少等都能使首批混凝土未能将导管埋置到足够的深度。造成这种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或计算不准确,浇注首批混凝土前应认真检查,采用准确的测绳或测锤测量导管下口距孔底的距离,一般控制在0.25-0.40米;采用可靠的漏斗底口隔水设施,保证不漏混凝土;认真计算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初灌混凝土应满足导管的初次埋置深度(≥1米)。
(3)导管堵塞: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过长,导管内混凝土接近初凝;导管埋置太深等都宜造成混凝土堵塞导管。灌注混凝土应快速连续灌注,并尽可能的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随时测量导管的埋置深度,使导管不致埋置的太深,一般为2-6米,减小混凝土对导管的摩擦力,可防导管堵塞。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也是发生导管堵塞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堵塞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