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研究论文>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点探析(一)

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点探析(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笔者根据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分析了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表现和成因,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并论述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关键词】 高校; 会计基础; 薄弱点; 成因; 措施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表现及成因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因此,有些高校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一些高校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只重视会计核算职能,而会计监督职能偏弱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财务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模式”,一直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较多地注意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而忽视了有效的监督职能。其原因:一是由于一些高校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却有章不循、有令不行,造成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高校一些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制度衔接上的空隙,肆意违规使用和占有巨额资金,给高校资产造成了损失。二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修定于20世纪90年代,虽在内容上进行了完善,但在此后的十多年里高校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高校教育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也越来越大。如南通大学是2004年由三所学院合并建立起来的一所综合型大学,财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在四个校区分设财务办公室,并通过学校财务内部网络进行集中核算。由于校区比较分散,会计监督职能出现弱化现象,一些教职工趁机钻空子,分散报销一些违规费用,财务难以实现事前、事中控制。三是近年来大量的定额假票流入市场,我校也深受其害,2007年对在本市发生的经济业务所取得的定额发票且金额在100元以上的(含100元),通过地税网进行了抽查,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虽然事后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防不胜防。因此高校财务人员在对这些真实的经济业务所取得的不真实、不合法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审核、监督感到棘手。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的精神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一些高校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不少是“半路出家”,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此外,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工作管理的重要保证;是改善高校综合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同时也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防范错弊,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有利于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有利于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