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管理体制>我国会计委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一)

我国会计委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一)

详细内容

摘 要:会计委派工作在我国实行以来,对严肃国家财经纪律,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和会计监督体系,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适用范围及具体操作中,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我们要不断探索,充分利用它的优点,继续改善我国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会计信息;问题;对策


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会计委派制是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当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中正在探索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会计委派制度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的一种制度,在西方国家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应用普遍,是资本所有者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试从我国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现状
1985年我国的部分地方就进行了会计委派制的实践,成立了会计服务公司;1998年,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指出,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也可以试行会计委派制,从此拉开了会计委派制广泛施行的序幕。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看,会计委派制对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遏制腐败等方面达到了一定预期的效果。
1.我国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
从我国各地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实际情况看,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委派。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主要可概括为“直接管理”和“财会集中制”两种形式:“直接管理”形式是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财会集中制”形式是在基层区、县、乡(镇)成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融为一体。
第二,对国有企业的会计委派。对国有企业的会计委派主要也可以归为三种形式,即:委派财务总监、委派会计负责人和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等。
第三,对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委派。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委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委派会计主管人员;二是集中核算。
2.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明显成效
第一,实现了会计工作相对独立化。会计委派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会计人员责任心,可以避免各种干预,有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和推动廉政建设,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第二,实现了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实行会计委派制后,派出会计人员要对派出部门负责,所以能够准确、及时、真实地将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真实财务报告向委派者汇报,使其及时准确把握全局,从而为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第三,加强了部门预算管理。通过对财政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有效地对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管理,为部门预算的执行奠定了基础。
第四,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约束机制。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委派会计参与受派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可寓监督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对单位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控制,能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
第五,节约了单位人员经费。通过减少人员编制,节约了人员经费,达到减员增效的效果,促进了会计工作规范化和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现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会计人员摆脱了与服务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会计委派在制止或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明显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会计委派制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
众所周知,《会计法》已经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全权负责并全面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背景下,会计委派制从法律层面理解有点多余;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条法律规定会计人员应采用委派制,《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单位的会计人员须由谁(更没有提及财政部门)委派,没有足够理由强制单位执行。
2.会计委派制背离了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政企分开,为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企业是应该有自主的经营权,而会计委派制将会计人员的任命权集中到了政府部门手里,不利于政企分开,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3.派出会计人员录用有待完善
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水平是保障会计委派工作正常开展的根本保障,因此选派合格的会计人员显得十分之重要。目前,受本地人才资源供应现状的局限,由于历史原因“混进会计队伍的非专业人员”不退、科班出身的人员又进不来,导致人才录用非常尴尬,难以出台十分合理的录用办法。
4.相关制度尚未配套建立
会计委派后,由于相关制度尚未配套建好,主要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委派会计与单位领导关系难以十分融洽,一些错误的认识可能导致单位领导人对会计人员坚持财经纪律、依法办事持抵制态度;第二,会计人员的行政职务晋升难以保障,影响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会计人员的内部管理和分工合作难以协调,由于部分会计人员的来源渠道和派往单位性质不同,福利待遇也存在一定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5.会计委派人员的隶属关系不能准确定位
从表面上可以理解,委派会计意味着原单位的会计人员不再隶属于该单位,而是属于政府或某职能部门,会计人员由原来的“内当家”变成了政府的“管家”。这种身份的变化至少引出了派驻人员的身份难以明确、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受损、会计人员的实际作用发挥困难以及委派会计缺乏相关制度及其配套措施的支持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会计秩序直接影响经济秩序,会计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在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上,会计委派制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会计管理办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会计委派制。
1.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相关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尽快制定和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把委派会计人员应尽的职责、权限、义务以及同受派单位的关系规定下来,促进受派单位尊重委派的会计人员,接受监督,充分保证委派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第二,建立会计委派实施的保障体系。会计委派开展的是否顺利,最关键的一条是相关方面特别是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要为会计委派制度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建立健全再监督制度,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完善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监督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