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目前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情况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高校会计制度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高校会计制度在财务报表、会计要素核算、基建收支核算等问题上需要思考和改进。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会计信息;会计要素;基本建设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对规范高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会计报表的编制、报送等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办学体制的改革、合作办学的深入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高校会计制度逐渐暴露出许多自身的缺陷。
一、高校财务报表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旺盛的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为解决高校基本建设资金的不足,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形成了投入资金多元化的格局,银行信贷资金成为绝大多数高校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过去高校经费主要靠财政拨款以及学校自身的教育事业收入。基本建设资金几乎全是各级财政资金拨付,财务会计报表也主要是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偏重于反映各项资金的来源和具体支出情况,符合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要求。但从我国高校目前的现状看。关注高校的财务状况以及资金情况的不仅仅是上级主管部门。已不再仅仅是学校内部财务管理的要求,学校的债权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学校合作办学的投资方、学校的捐赠方等利益相关者也希望了解高校的财务状况,高校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面对新的形势,如何使我国高校会计提供更多客观、真实、可比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制度首先应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高校会计要素的核算问题
按照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事业收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高等学校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类。事实上,高校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的核算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资产的核算方面
固定资产以原值入账,在使用、损耗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导致固定资产价值严重虚高,这与会计谨慎性原则相悖。对于高校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而言,由于无形资产的确定范围、内容以及计价在实务中很难界定,许多高校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栏目都是空白。然而,高校是我国专利权、版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主要盛产地之一。现有的高校会计报表中资产类项目难以真实反映学校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全貌。
(二)负债核算方面
由于高校事业收支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对实际上已经发生的、能够可靠计量的负债部分未按谨慎性原则及时登记入账或者加以披露,比如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拖欠的施工单位工程款,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采购款。在高校普遍贷款的今天,高校会计制度对长短期贷款、低息的外国政府援助贷款等的分类与核算不够明确,不便于进行自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