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水务发展战略思考
详细内容
摘要:通过对目前投资拉动下的中国城市水务市场的分析和讨论,引发出对石化水务未来之路的思考。基于对石化水业的特点和石化水业现状的分析,建议在新时期下组建中国石化水务集团和区域分公司,并对石化水务的战略定位和对外合资合作的局部试点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石化水务 战略 思考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水业的发展
水业包括供水和治理领域,水行业产业链涉及的主要业务是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科研、设备制造及法律和理财咨询等。本文以治理为论述的重点,兼顾供水。
一、我国治理发展历程与展望。
第一阶段(1949-1982)这一时期治理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国家投资为主,辅以一定的企业自筹。
第二阶段(1983-199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加强了对的治理,治理被列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第三阶段(1996-2004) 根据国家关于治理“三河”(淮河,海河和辽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和“环渤海”的要求,相关地区的省、市政府和工矿企业加快了水污染治理的进度,国家也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就投资城市系统而言,我国历年对其的投资占GNP的比例是:20世纪50-60年代为0.010%-0.030%,70年代为0.006%-0.012%,80年代为0.020%-0.034%,90年代为0.093%-0.62%。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对城市系统的投资占GNP的比例是:20世纪70年代分别为0.29%、0.55%、0.32%、0.53%;80年代分别为0.80%、0.75%、0.88%、0.53%。
要达到我国“十五计划”的要求。2000年到2005年的六年间,全国将要新增城市日处理能力约为2700万吨/日,平均每年增加450万吨的城市日处理能力;“十一五计划”期间,也即2006到2010年间,也要大约新增加2800万吨的城市日处理能力,平均每年增加560万吨的城市日处理能力。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在建设城市处理厂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十五计划”期间,中国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计划投入75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预计“十一五计划”期间,这部分的投资将超过10000亿元。这意味着在21世纪初期的十年间或更长时间,中国的环保产业市场,尤其是水务市场前景光明。
2000~2005年主要区域城市处理厂建设
流域
处理厂
处理能力(万吨每天)投资(亿元)
海河流域
132
855
214
淮河流域
165
615
144
辽河流域
57
464
98
太湖流域
84
376
93
巢湖流域
11
50
8
三峡区域
145
851
203
二、水务渐成热点,区域抢摊激战正酣。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对公用事业的巨量需求。在政府推动下,支持公用事业发展的新政策不断出台,公用事业特别是城市水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投资多元化已初步形成。
中国水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务市场,以法国威立雅(原威望迪)、法国苏伊士(包括旗下昂帝欧)和德国RWE(包括旗下英国泰晤士)为代表的国际水务集团均从战略角度出发不同程度地投资于中国水业。同时,国内的原国有从事水业的企业、集团纷纷改革、改制,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各种民营资本、非水行业的企业也有不少开始进入该行业,水业的“市场化”程度正如政府设想规划的那样正逐步加大。水务市场群雄争锋硝烟纷起,国内大型水务集团喷涌而出,渐成气候。国内水务企业中,中环保、光大集团、首创股份、创业环保、凯迪水务、国祯环保、清华同方水务等成为水务新锐,03年首创更是水业的最大黑马。
自然垄断性、投资的低回报性、政策的高风险性、经营回报的高稳定性和资本的高沉淀性是城市水业主要特征,涉水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则是第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城市水业主要有投资运营型,水业投资型,水业运营型,工程、技术、设备提供型四大业务模式。随着水务竞争由表层向纵深发展,涉水企业所力图培育的核心竞争力与所结成的战略联盟将成为各自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力量。可预见,未来几年里中国水务市场将形成水务巨头与区域垄断同生共存的市场格局。
三、首创股份的发展模式。
“随着价格的逐步放开,处理量的不断增大,(水务)这块‘蛋糕’将非常诱人。处理行业属自然垄断行业,其建设、规划均按流域划分,即一旦一家建了处理厂,在同一流域内很难再有竞争者加入,因此,抢占先机对首创至关重要。”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先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成立于1995年12月,是直属北京市的国有独资大型投资运营企业。其主要业务领域六大板块,分别是房地产(首创置业),基础设施(首创股份),金融证券(首创证券),工业科技(首创科技),商业贸易(首创贸易),旅游酒店(首创旅游)。
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是由该集团控股、以环保、基础设施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上市公司。99年首创股份在北京创立。00年首创股份发行3亿A股并上市。01年首创股份适时地进行了战略调整,明确了以水务市场的投资和运营管理为公司发展战略;首创股份成功收购高碑店处理厂一期工程;首创股份与威立雅水务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02年首创股份投资设立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首创股份积极拓展中国东部地区水务市场,达成多个合作意向。03年首创大的投资动作不断,与威立雅水务合资成立首创威水投资有限公司;携手北京市排水集团成立北京京城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水务45%整体股权招标转让,首创威水和威立雅在竞争中胜出。
“首创以前不是从事水务产业的,现在要从事水务,光有懂投资的人才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广泛地招聘许多水务产业的人才。其中不少人是在外资水务公司干的,首创良好的发展势头和远景是吸引这批想干事业的人的根本原因。聘请外脑,协助公司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薪酬体系。做到制度留人和事业留人并举。”
首创股份未来将继续以北京为产业基地,依托中国证券市场强大的资本平台,运用直接投资、重组、购并、BOT、TOT等多种形式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努力成为在中国领先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管理公司。”
四、水业融资创新。
水业资金实际来源和潜在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支持,地方财政支持,企业积累资金,优惠贷款,商业贷款,融资性租赁,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合资合作、产业投资基金,项目融资方式(BOT方式、BTO方式、BLT建设租赁转让方式、TOT方式、ABS方式)等。
中国城市水业正处于市场化发展的初期,从行业看是水业政策体系的不完善,从产业看是企业的分散而松散,从城市看水业则是垄断而低效,设施至今仍未完善,管理比较落后。通过让渡所有权的特许经营方式为特征的BOT融资方式,来缓和水业巨大需求和资金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政府获得管理经验和建设资金的无奈选择。
中国水务市场巨量的投资需求,与政府财力不足形成了非常不协调的矛盾。对于城市水业巨大的投资需求,公用民营逐渐成为业内共识,迫使城市水业的市场化得到了政策认可, 1998年成都第六水厂B厂应用BOT模式建设,并作为国家BOT的试点。
BOT(建设-运营-移交),政府授予投资者一段时间的经营特许权,投资者根据合同购买并建设项目,一定期限内由投资方经营,特许期后把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无偿交还给政府。这种方式多用在电厂、交通、治理、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的融资中。
近年来, BOT成为城市水业市场化的风潮,甚至连设备制造商都普遍认为,如果不介入BOT竞标,设备销售畅通也成问题。有专家分析了时下BOT虚热的原因:“在需求巨大、概念热炒、法律空白、地方政府无知无畏却有为的情况下,一些同样一知半解的企业在逐利本性的驱使下蜂拥而入水业市场,特别是资金门槛较低的中小城市和城镇的水业市场。”“规范”的BOT项目,前期费用高的特征是其缺点,同时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目前引起各界关注的BOT操作中的不规范,其实源于简化前期步骤的“准BOT",隐患将会在未来显露,甚至是危机。大浪淘沙,水务市场必将发生残酷的洗牌。
资产证券化(ABS)是一种以资产未来的现金收入作抵押,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债券和收益凭证)进行融资的方式,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金融创新。ABS方式中,项目资产的所有权根据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而由原始权益人即项目公司转至特殊目的公司SPV,SPV通过证券承销商销售资产支撑证券,取得发行收入后,再按资产买卖合同规定的购买价格把发行收入的大部分作为出售资产的交换支付给原始权益人,使原始权益人达到筹资的目的。
在拥有水业运营管理相当实力的前提下,目前中国水务公司利用ABS可行的方案是,将国内优质水务资产通过离岸操作向海外投资者发行抵押债券。前瞻的水务公司今年已开始着手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研究,并正在酝酿具体操作方案,首创股份是这方面的探索者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对ABS专案立法的工作即将完成。随着相关法律的出台,ABS将可以完全在国内操作,水业融资渠道将进一步多元化,中国水务市场将出现新的竞争格局。
石化水务发展战略思考 :
第二部分石化水务未来之路
一、石化水业背景。
1、中国石化历史沿革。
中国石化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发展起来的。198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对全国重要的炼油、石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实行集中领导、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同年7月12日,由全国各地39个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成立,我国石化工业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 石化是我国政府一贯支持的重要产业之一,在获取资金、人才、物资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凭借领先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 中国石化为国家财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0年2月,经过整体重组改制,石化集团公司集中主业和优质资产创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中国石化先后在境外、境内发行 H股和 A股,在纽约、香港、伦敦和上海上市,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进入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美国《财富》杂志2004年7月12日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最新排名,中国石化营业收入550.62亿美元,列54位。
石化企业通常位于远离城市密集人口的地带,从建厂起就必须自建配套的水电汽配套公用工程系统,甚至学校、娱乐等后勤设施。作为与主业关联度极高的自备水厂,石化水厂为石化生产及兼顾家属生活提供针对性的供水和处理服务。无论装置规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石化水业在中国水行业中都是特殊、强大的重要成员。
与城市水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为:
(1)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服务于石化装置的自建内部水厂,其资产所有者为中国石化,不隶属于地方政府;业务受中国石化和地方政府双重管辖。
(2)与市政管网的关联性。与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相独立,明显的服务边界不断强化了内部配套性,同时也形成了区域垄断。
(3)建设资金来源。充足的企业自有资金、较强的上市融资能力、良好的信贷能力,保证了附属于石化母体的自备供水和处理项目建设资金相对充足。石化自备水厂随着主业壮大而发展。
(4)顾客数量。家属区生活用水和处理量占总量的比例很低,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装置区的数量有限的石化生产厂。
(5)顾客需求。为保证石化稳定生产获得可观的利润,石化生产厂对水厂的稳定优质供水和严格处理及合格排放,有着极其苛刻的技术和商务要求;随着石化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变化、技术更新而面临水处理难度的增加,因而需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新建配套处理设施。因而石化水厂管理难度大。
(6)服务信誉。尽管石化水厂装置工艺、技术与管理,特殊复杂,但始终秉承诚信的信念,树立了中国石化“负责任的” 良好社会形象。
(7)对顾客的影响程度。供水和处理的价格与地方价格关联度不大,石化水厂对顾客的谈价能力高,在一定程度上享有价格支配地位,与顾客签订的商务合同规范、详细,对双方的法律约束力强。
(8)影响主业市场竞争力。特殊时期可通过内部关联交易调整,支撑内部企业石化产品在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以局部的水业损失赢得石化全局的盈利;凭借对特殊处理的专有技术,培养在上下水处理上的核心竞争力,对外资和民营资本涉入某些关键石化产品市场的企图构筑起市场进入的技术和成本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竞争格局。例如,可获取某些产生高浓度废水的特殊石化产品的超额利润。
(9)能影响区域内各所有制企业的力量彼此消长。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石化产品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各种资本加快在中国的石化投资步伐,大型石化企业周边的化工园区陆续兴建。凭借自备水厂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等形成的区域垄断能力,影响其他所有制企业的落地与否、产品价格优势。在牵制和控制这类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能分享他们果实。对石化水厂进行科学规划,能赢得低风险但又可观的利润,石化水业培育得好,甚至成为石化效益支柱之一。
二、“治散”对石化水业整合提出新要求。
入世保护期即将结束,中国石化将不得不在本土乃至国际市场上,按照同等的市场规则,与国外大公司开展直接的、全方位的竞争。如果规则允许,“三超”(bp、埃克森美孚、壳牌)中的任何一家都有实力把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一口吃掉,“三大”(雪佛龙德士古、道达尔、康菲)中任何一家都有实力把中石化一口吃掉。
中国石化高层最近指出,影响中国石化持续有效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散”。“散”是乱之源、弱之根、败之先,产业、布局、管理等种种“散”的结果,必然导致资源浪费、效益流失、效率低下,最终削弱中国石化的整体竞争力。当前是中国石化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必须从体制上、机制上、结构上 “治散”。各板块的有效发展,则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科学定位,不断完善发展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石化水业与石化主业有着极高的关联度,主业应保持对它管理控制权。故而,必须对石化水业的发展进行战略思考,而不能仅停留在战术层次上。
三、石化水业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有并表单位94个,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有84个,管理层次过多、机构重叠、多级法人、分散决策等诸多问题,给企业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其隶属的石化生产企业均建有自备水厂,中国石化拥有的供水和处理设施规模特别巨大。下表是南京扬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水厂的一些情况。
装置
规模
取水能力
80万吨/日
供水能力
60万吨/日,最大66万吨/日
处理能力
8.28万吨/日,最大9.84万吨/日,
另高浓度处理能力1.2万吨/日
累计投资
(固定资产原值)
8.5 亿元人民币
人力资源
其中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员工达185人;中级职称50人,高级职称17人。
主要工业客户
扬子石化、扬子-巴斯夫、扬子伊士曼、南京化学工业园等石油化工客户
备注
扬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水厂是一家为区域内石化生产企业提供供水和处理一体化服务的水厂,出色的管理已引起水业人士的高度关注。国家“863”项目-跨界融合构建基因工程菌处理石化废水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是他们与南京大学、国家环保总局(南京所)、香港大学目前共同合作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扬子石化列2003年深市市值第一名;扬子-巴斯夫是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投资额达29亿美元;南京化学工业园是国家级两大化工园区之一,另一为上海化学工业园。
石化水务发展战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