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在流砂、圆砾层中的施工(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文章阐述了抗震设计方法的转变,并介绍了两种不同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对能量分析方法在抗震结构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推覆分析方法;结构能量反应分析,地震动三要素;耗散能量
1前言
某市新世界商业广场A区大厦设计为30层高,框架结构,地下室2层,其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经计算,基础抗浮不满足要求,采用锚杆抗浮方案。
2抗浮锚杆的设计
2.1设计参数:锚杆钻孔直径:171mm;杆体钢筋36mm;砂浆强度:M30;抗拔力设计值291KN/根(安全系数取2,即2×291=极限抗拔力);锚杆倾角:90°;锚杆长度8m;锚杆数量:65根。
2.2设计要求:
成孔深度进入中风化粉质砂岩(2.5m、8.5m孔深);
注浆方式:采用中25mm镀锌管(插入式)注浆,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3~0.5MPa。
2.3锚杆完工一周后进行现场抗拔实验。
2.4抗浮锚杆采用先插后注的施工程序。
3工程地质条件
000~0.10m为C10混凝土垫层;0.10~2.10m为砂层;2.10~4.20m为圆砾层(挖桩取出的圆砾粒径为5~20cm);4.20~5.50m为强风化粉质砂岩:5.50~8.0m为中风化粉质砂岩。砂层和圆砾层均为含水层,钻孔揭开C10砼垫层后见地下水,钻孔之间可互通泥浆。
4主要施工设施
XY-1工程钻机,YzB8―注浆泵,HJ200灰浆搅拌机以及171 mm三翼无芯组合钻具。
5砂浆配合比
水泥:细砂水=1:3.73:0.82
水泥为P・O42.5普硅水泥,其加量为402kg/m。
6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根据锚杆设计口径,我们采用中171mm三翼无芯尖钻头泥浆钻孔。由于砂层和圆砾层无胶结性(施工前了解均含泥,具有胶结性),钻穿砼垫层后即遇砂层和地下水,在回转钻机的搅动下产生动水压力而形成流砂,砂层部位垮孔严重,砼垫层下部已形成无法丈量的大肚(坛)。同时圆砾层钻进时不是被钻碎,而是被三翼无芯尖钻头挤裂或挤开,当钻孔达到设计孔深起钻后,钻孔空间又被垮坍的流砂及滚动的圆砾石回填。经采用浓泥浆和水泥浆也无法护孔。如此反复钻进了一个星期末出任何成果,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均露出了极不信任的口风,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我们建议业主加大一级钻孔孔径(由171mm变更为219mm),用219mm钢管隔离砂层,以保证终孔孔径不变。然而,加大孔径和护壁套(钢)管无疑增加了成本,业主不同意。我们只好另辟蹊径。在攻关会上,共找出下列几个问题:
1、砂层的护壁问题:
2、圆砾层的捞取问题;
3、杆体钢筋的插入顺序问题(因杆头钢筋在井口按“7字形”成形后,其杆头横向长度有1m,钻孔终孔后若先下八成形钢筋杆体,锚杆注浆后砂层护壁套管口径小于钢筋杆头直径起不出来,务必造成每根锚杆都要一根套管井口护壁;若起出护壁套管后下人杆体钢筋,砂砾层将钻孔回填,镀锌注浆管和杆体钢筋无法插入,锚杆注浆工序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