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一)
详细内容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本文借鉴信息经济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等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旨在通过公司资本结构及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以揭示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资本结构;公司治理;治理效应
一、公司资本结构的涵义与本质
资本结构即“契约要求权结构”,契约的主体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依据其投入的专用性资产,拥
有不同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通过行使权利,形成治理机制,从而影响企业价值或公司绩效。要想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驱动治理机制的“契约要求权结构”即资本结构必然被要求是最优的。然而,资本结构的形成,并不都是单方面地取决于企业的选择,而是与产权制度、融资制度、经营者报酬激励制度及资本市场制度等制度安排密切相关。
1.公司资本结构的涵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资本结构除了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外,还应包括:权益资本结构,即权益资本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内部股与外部股的比例关系、普通股与优先股的比例关系等。债务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长期债务资本与短期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银行借款与企业债券的比例关系、金融债务与商业债务的比例关系等。非财务资本,即除了权益资本、债务资本之外,还有经营者和一般职工向企业投入了人力资本、供应商和客户向企业投入了市场资本、政府向企业投入了公共环境资本等非财务资本。这些非财务资本也应成为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资本结构还要包括财务资本与非财务资本的比例关系。
2.公司资本结构的本质
企业资本结构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契约要求权结构”。为企业投入了资本(包括财务资本和非财务资本)的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中具有不同的要求权,这体现在各种契约关系之中。例如,股东凭借其向企业投入的股权资本,获得对企业剩余的要求权,即获得股利,同时也要通过股东大会、监事会、股权合约、股票市场等制度安排来参与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债权人凭借其投入的债务资本,获得分享企业剩余(即获得固定利息)的要求权,同时通过债务合约、破产机制等制度安排来参与企业控制权的分配;职工凭借其投入的人力资本,具有获得劳动报酬的要求权,同时可以通过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职工分享制度、劳资合约、人才市场等制度安排,参与控制权的分配;政府凭借其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具有获得税收的要求权,同时通过法规、政策、市场等制度安排来对企业行为加以约束和影响;具有专用性契约关系的大客户和大供应商凭借向企业投入的市场资本,除了从企业获得“产权交易物”和服务之外,也要通过交易合约、产品市场等制度安排来对企业行为加以约束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