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公司研究论文>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一)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困境 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从财务困境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人手,在明确财务困境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管理人员权责等几个方面,分析得出财务困境的形成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原因。并针对上述分析提出加强股权结构、加强董事会规模和采用两权分离办法等治理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尽管上市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陷人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导致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公司治理问题凸现,研究财务困境及其相关理论尤为必要。
  1财务困境的概念
要想界定财务困境的概念就必须了解财务困境的产生,财务困境的产生不是突然的,而是基于企业经营状况的逐步恶化造成的。企业由盛转衰,一般经历稳健经营—经营亏损—技术性无力偿债—破产性无力偿债—法律破产五个阶段。
因此财务困境概念应包含如下要素:第一,企业严重亏损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事项,第二,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无偿债能力。第三,破产事项。这一概念全面概括了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所包含的内容。
  2财务困境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公司治理的绩效通常能够放映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治理薄弱的公司往往会陷人财务困境。公司治理的绩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并在某种情况下决定公司治理的效率。
  2.1股权结构与财务困境的关系
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包括股东的类型及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股票的集中或分散程度,股东的稳定性,高层管理者的持股比例等。就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讲,股东包括个人、非金融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国外投资者、一般职工及高层管理者(包括总经理和董事)。在一些国家,商业银行也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甚至是大股东。很显然,股东的种类不同、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同,以及股票的集中程度和流动性不同,导致的股权结构也截然不同。
关于股权结构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主要被量化为管理者持股比例、董事持股比例、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等指标。世界上平均60%的上市公司存在着绝对控制的股东,股权集中度越高,特别是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不容易陷人财务困境。公司陷人财务困境会促使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或者激励其更关注公司业绩的增加因此必须给予控股股东足够的激励,他们才会从公司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帮助公司避免陷人财务困境,这表明健全的股权结构是避免上市公司陷人财务困境的有效保证。
  2.2蓝事会结构与财务困境的关系
董事会结构是指董事会成员的组成情况及其所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一般采用较多的指标有:外部董事的比例、内部董事的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等。早期的研究普遍强调董事会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内部董事,他们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比较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
董事会结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法律制度也赋予董事们对公司的委托托管责任,它直接负责公司战略的制定,以及总经理的选拔和任命等关系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根本原因归咎于董事会结构不够合理,使得对管理者的决策和权力没有达到最好的制衡状态,进而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甚至董事会与管理层合谋,共同侵占中小股东的权益。最终无一例外地造成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或者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