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管理理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一)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一)

详细内容

  摘要:传统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科研迅速发展的要求,管理信息化是必然选择。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然后探讨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

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制有限的管理部门如何高效有序地处理头绪繁杂的13常事务,相对分散的高校科研人员如何方便快捷地获取、共享科研信息,一直是高校科技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以互联网Inter、多媒体数据库MMDB及电子商务EC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人才为依托,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势在必然。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和意义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信息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规范的引导下,通过对管理过程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加速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自动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的运行效率。依托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科研项目管理,科学高效、规范有序,是高校科研工作综合协调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

1.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起,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国内高校纷纷建立了局域网,并开发出一批MIS系统用于13常管理,拉开了“校园信息化”即所谓“数字化校园”的序幕。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1)自主开发,有的高校根据本校科研项目管理业务需求,集中技术力量进行自主产权的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如浙江师范大学,其科研处和计算机学院开发的科研项目成果量化统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联合开发,高校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如四川师范大学与平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校级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3)引进与吸收相结合,有的高校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引进适合本校管理情况的其他高校或公司的成熟系统,再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从而提高本校的信息化水平。应该指出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只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适合本校特点,那么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1.2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信息化可以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术本身要求数据的规范化,不规范的数据难以实现计算机作业,通过人机界面的技术处理,可以有效地规范数据,使通过网络提交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符合设计要求,这一特点保证了数据质量,提高了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同时,基于网络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本身是科研项目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过程有效规划整合的产物,通过它可进行项目申报、网络查询、发布科研信息和科研成果下载各种资料。从而实现网上信息交流,简化工作程序,促进了管理分工的集约化,加速了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信息化可以实现动态管理,缩短决策周期。随着学校的发展,科研项目来源13益增多,加之科研项目研究周期较长,其中某些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如每年科研项目的经费到款情况等,而人工管理条件下项目信息的存储秩序化程度低,因此影响了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的动态管理。

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以基于网络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为基础,项目信息以标准化形式存储,从而使管理的动态性和经常性成为可能,改变了常规以年度为单位的管理方式。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能够即时获取和提供所需的信息,随时掌握最新数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提高了对决策、评估的信息支持能力,缩短决策周期。

(3)信息化可以加强交流,促进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世界经挤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科研成果信息通过网络媒体及时发布、生动展示,为创造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的高校与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工艺创新、并将科技成果商品化的企业,架起了合作创新的桥梁,有利于强化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有利于增强高校科技成果生产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保证。这种互动的活动与超越时空的成果转化方式无疑是成果转化渠道上的革命。
2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分析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这里仅从技术层面对其中几项关键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2.1 应用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设计是应用系统软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直接与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软件部件的可重用性等多种技术性能指标相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处于异构的分布式环境中,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支持与已有系统,如办公、人事、财务、设备等其它业务系统的集成及互操作;同时,作为为高校内部及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系统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易用性、安全性和可伸缩性,因此选择良好的体系结构模型是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开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间件与Web技术的发展,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日益成熟,并已成为当前应用软件的主流。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数据服务层完成数据的定义、维护、访问与更新,以及管理并响应下层的数据请求;数据接口层需要了解数据服务器的类型和它的语义接口, 它对下层屏蔽具体数据的服务器的差异,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以便实现对多数据源的透明访问,从而提供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适应性;应用服务层封装业务过程,并响应用户服务层发来的请求,通过数据接口层访问所需的数据,完成具体的应用功能;用户服务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界面,用来显示信息和收集数据,利用应用服务提供的功能完成用户请求;Web服务层基于Web信息服务器,利用应用服务层各种功能构件提供的功能,为基于测览器的前端客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是为克服传统C/S结构模式的诸多缺点而提出的,能使业务开发、运行、管理、连接等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系统以组件化、模块化的形式通过Inter/Intra为用户提供各类服务,用户则可以通过网络门户等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资源。采用此结构将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提供合理的构架,有利于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同时,基于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的系统将具有客户端使用难度低、可移植性强、业务扩展方便、维护简单等多方面的优点。

2.2 软件开发平台。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系统的开发具有相当难度。2O世纪9O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应用系统日益复杂,软件开发已从“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逐步发展到了“设计模式+对象组件+开发工具=程序”,开发工具的选择,已成为软件开发成功的要素之一。可见,一个成熟、标准的企业平台对于简化和规范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部署,至关重要。
Microsoft公司的.和Sun公司的J2EE是目前建立和开发各种Web应用的两大主流平台。.和J2EE两大平台各有优势,同时都有广泛的厂商支持,前者包括分布式计算、XML、组件技术、即时编译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是一个基于Inter高度分布式计算环境、以简化应用程序开发为目的的全新计算平台。基于.的应用程序开发周期较短,应用程序运行和维护成本较低,伸缩能力强,但是.运行只能运行在Windows环境下,开放性较差。而J2EE技术诞生时间早,也较成熟,是一种利用Java2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构建框架和技术标准,它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组件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具有兼容性和跨平台的特性。J2EE仅支持JAVA语言,且需要较高的培训、开发、运行和维护成本。在开发平台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他们各自的优点与缺点,结合自身现有应用系统特点与人力资源的能力,以及系统将来的需求等,作出适合自己的开发策略。一般认为,若高校后台系统主要使用Windows,可考虑采用.,但以前的应用软件需重新开发;而主要采用UNIX系统作后台系统的高校,或采用多种平台的高校,可考虑采用J2EE。

2.3 数据管理技术。

科学的管理必须依赖大量精确的信息,只有可靠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为科研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科研项目管理分为项目申报管理、在研项目管理、项目终结管理、完成项目跟踪管理四个阶段,涉及科研项目基本情况、历史数据、与科研项目有关的申报材料、评估结果、项目成果等大量数据信息。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查询复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如何正确处理各类信息,去除无用信息,提取有用信息,快速生成针对不同需求的主题信息,成为项目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

数据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数据仓库理论,它以用户数据库的大量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基本的数据操作技术,如数据抽取、数据过滤技术和服务于高层数据处理的模型处理、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构建了一个面向领域的统一的、集成的数据平台, 并利用报表和图形等数据展现方式来发布分析结果,为用户管理决策提供灵活的信息。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00和甲骨文公司的Oracl eWarehouse是当前业界较具代表性的数据仓库产品。

数据仓库技术的出现和日臻成熟,为解决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数据丰富,信息贫乏”问题,进而为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的有效管理、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科研项目数据仓库的实现大致可分为(1)概念模型设计,在界定系统边界的基础上确定科研项目管理的基本主题;(2)逻辑模型设计,可采用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维表、事实表结构的多维表形式进行数据仓库数据组织,对基本主题包含的信息、事实表和维表的关系进行详细定义; (3)创建数据表,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定义事实表和维表结构,事实表通过每一维的码值同维表联系在一起;数据抽取、清洗、装载,按统一定义的格式获取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数据,经清洗、装载和整理程序进入数据仓库; (4)元数据管理,为了便于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开发,还必须开发包括自动获得数据仓库的数据结构、定义从操作型数据库向数据仓库中导人数据的方法、定义进行OLAP分析的多维数据库结构、建立业务模型和数据仓库中数据物理的映射的元数据管理系统等几个主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