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当代中国文化>从西方文学作品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一)

从西方文学作品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大众文化 文学作品 价值取向 “SLFCA精神”
  [论文摘要]以欧美文学名著中典型人物为镜,映照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论证大众文化中的精神缺失,提出营造高尚的社会大众文化的建议和期盼。

  一、大众文化的形成和特征
  
  中华文明悠远博大。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们取得了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造的巨大成就。至“工业革命”,一种传播技术革命的文化出现,并在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土壤的滋润下开始繁荣,这就是大众文化。
  她无明显阶级性,也无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的明显自发性。她仅仅是一种“众人喜好的文化”,在当代具有明显的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传媒性,是物质文化消费现象。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短短20年时间,便迅速壮大成与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并驾齐驱的社会主流文化形态。她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风貌,但也引发了多重争议。这促使人们不得不考虑她的价值和发展控制问题。
  
  二、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一)总体现状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街头文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化。涂鸦不再是损毁公共设施的反面教材,轮滑鞋成为日常的交通工具,麦当劳和动漫老少咸宜……
  “后现代消弭了高雅与通俗之间的差异”,代之而起的是崭新、前沿、活跃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文化时尚;网络文学流行元素的泛滥,无厘头文化的兴起,使文学的处境日益卑微;严肃文学在一片指责声中渐渐地为迎合消费需求苦苦挣扎;表现青春励志、人间真情的作品全面缺失。当代大众文化已在满足人们消费欲的同时,丢掉了文学的功能,造成了文化精神的极度失落。
  
  (二)精神流失与价值取向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精神文明价值正在流失,“SLFCA精神”极为缺乏。
  1、Self——自信、自立、自强
  《苔丝》中塑造了一位“失贞”后,仍对爱情自信、对生活自立、对命运自强的女性;幼年电击致残的何军权①,在残奥会上屡夺金牌;而整个中国也是一步步摘掉“东亚病夫”铁罩的鲜活史诗。他们用自尊的烈火消解了自卑的封冻,打破了“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迷信。我们不要打着反对“个人排他主义”的旗号,抹杀“三自”的强大能动性。要深刻反省,坚决抵制懒惰情绪,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2、Love——爱人、爱祖国、博爱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是政治扼杀了“爱”,那么90年代以后则是金钱扼杀了“爱”。但“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孔孟以“仁爱”为纲推行“仁政”主张;保尔·柯察金用钢铁般的意志告诉我们,“热爱祖国,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马丁·路德金怀揣博爱的梦想呼吁种族平等。

  3、Fastidious——挑剔
  大众越来越挑剔,也越来越不挑剔了!人们会恼火煎饼上多出的一粒芝麻,也会光临隐私揭秘、情色凶杀的文艺,《荷马史诗》门前冷落、《流星花园》门庭若市……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扬弃了旗袍、黑发,宣传起了超短裙、彩发。“肥皂剧”占据收视率前列,选秀场成为大众文化坚实的阵地。我们不能让低能化娱乐继续妨害大众的审美能力,应该用纯粹的文学精神来净化心灵,读《威尼斯商人》,学习安东尼奥们生活的智慧;品《巴黎圣母院》感受敲钟人卡西莫多人性的真善美。品味无数升华人性之理。
  4、Cooperation——合作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不过,“80后一代”引领的时尚文化,更加讲求“西式”个性解放。RPG、DIY……从服饰到神情,都追求最cool、最in效果,“Freestyle”的生活方式对青春一族的影响无处不在。并且学校教育也开始留意培养学生的个性。但这很可能是在没有领会“尊重个性”的真谛前提下的盲目模仿。看看《三个火枪手》,他们齐心打败红衣主教、舍命救友。莫逆之交并没有成为他们仗势凌人的资本,也没有妨碍他们侠肝义胆个性的彰显,相反,团队精神使其英雄形象更令人崇拜。我们不要把“尊重个人能力”的人文关怀当作脱离团队的借口,应当领悟合作精神与技巧的本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实现“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