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网络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八大变革(一)

网络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八大变革(一)

详细内容

传统财务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假设是理想的市场假设(包括资本市场无摩擦、投资人有相同期望、完全竞争、企业投资是透明的、企业融资是固定的)条件。但理想市场与实际市场环境有一定的差距,现实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信息时代,这些理想的假设条件中,有些可能更接近于实际环境,但有些环境条件则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在网络化环境下,许多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均面临网络化环境的挑战。

  一、财务目标的变革

  财务目标是开展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总指南,也是开展财务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流行的常用财务目标有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选择哪一种财务目标更有利于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长期健康发展,我们主张采用权衡利益相关者利益条件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当然,网络化环境下对这一问题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在网络化的经济环境下,业务协同管理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一般的传统企业也被纳入某一网络化环境中,传统形式的企业也都成为供需链中的某些节点或某些节点的组合。供需链组织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结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组织机构和办公地点,它可以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之间有联系的业务组成,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或业务发展不断调整结盟体的成员公司,甚至不定期地解散或重新构建。因此,网络化环境的财务目标是受多个联盟企业利益目标的影响,也是多方利益协调整合的结果,因此,传统的财务目标下不考虑权衡条件的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对于互联网络环境中的组织或联盟集团是不适用的。

  财务目标理论是建立财务学科的一个逻辑起点,也是财务学的重要基本理论之一。对网络化环境或价值链中企业的财务理论都是围绕财务目标展开的。现在流行的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仅考虑传统模式的经济实体所需要的财务目标,虚拟企业和价值链中的企业的财务目标应当是联盟或供需链合作各企业的目标博弈和协调的结果。如果联盟或供需链中的某企业过于贪婪而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则将导致价值链或联盟的崩溃,最终企业的财务目标将成为泡影。因此,在网络化条件下,财务目标理论可以看成协同财务目标理论,其目标不再单纯关注本企业的创造价值多少,而要全面关注网络化环境中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诸如材料供应企业、产品配件生产企业、销售网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供需链企业的产品开发部门、投资管理部门等等,它们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只有这些关联主体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有效的协同管理效应,实现多企业共赢和权衡利益相关者利益条件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对象重新定向

  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将现金流作为财务管理和监控的基本对象。而在网络化环境下,人们的需求选择越来越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已普及,对于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权衡供需链其他节点企业的价值贡献和利益共享已成为财务管理的新内容。在网络化环境下,企业价值流管理比现金流管理更为重要。所以,财务管理对象可转化为现金流、物流和信息流集成的价值流,而且价值流可扩展到与企业外部的顾客、供应商和经销商相连接。

  企业(包括集团公司)的价值流(Value flow)可看作一个战略实施的基本责任单位,强调顾客服务第一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原则。有些价值流顾客是企业内部的“顾客”,每一价值流都有自身的起点和终点、输入和输出,可用效用价值(如顾客的满意度、货币和非货币等计量方法)数据描述价值流的输入和输出。财务管理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都是来源于战略实施基本单位——价值流,在工业企业中,顾客管理、营销管理、经营管理(包括生产管理)、理财、采购、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等是企业的基本价值流。在迈天的书中,前五个价值流是主要的,其余为支持(辅助)价值流。然而,信息管理系统是贯穿于各价值流的始终,并且对企业的管理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认为信息管理系统也是一个主要的价值流而且是联系价值流和现金流关系的不可缺少的辅助系统。价值流强调的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或产品,但就企业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来看,最终价值流的效用值控制还是要考虑以货币计量的成本和贡献差异来控制。这样,每一个价值流是一个战略经营责任单位,企业战略规划目标可分解成价值流(战略单位)的子目标。传统的财务管理对象是现金流,但现在我们强调的是以价值流替代现金流,其理由是现金流的产生源于价值流,现金流仅强调其现金人流出是否完成既定目标并向上一级负责,而价值流强调顾客是否满意同时关注其价值贡献和价值流的横向联系。所以,价值流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一种更为客观的要求。

  三、企业价值估计理论的变革

  我们来考察一个提供网络服务的股份公司的市场价值,美国Google公司,2006年3月16日市价为336.97美元,是财务账面价值20.6倍。尽管市场的估价不一定准确,这种估价含有一定的投机性成分,但可断言该公司的内在价值一定大于3000万美元(远大于其账面价值)。如微软股份公司,2005会计年度的期末股东权益合计额为481亿美元,发行在外的股票大约100亿股,因此每股平均净资产(股东权益)为4.81美元,而2006年3月16日的股票价格为27.27美元,股东权益市价是会计账面价值的5.67倍。这说明传统会计计量方法的财务报表只能告诉我们公司过去的经营情况。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的实际价值并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或机器设备,而在于一个庞大的网络客户和相关的智力资本——即企业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借助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考察一下网络公司内在价值与传统财务报表反映的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公司看成是一棵大树,其组织体制图、年报、中报等传统文件构成了树干、树枝和树叶。如果只把这三个传统部分看成是整棵大树,显然是忽视了智力资本和网络客户的价值。当然这种比喻不一定确切,但至少给我们一个提示:对高科技企业(包括软件和网络服务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一定要考虑客户网络、智力资本和协同发展机制创造价值的能力。

  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在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智力资本,在网络时代,企业发展的潜力和智力资本来源于网络化环境中的财务、顾客、运作过程、更新和发展、人力资源和资源协同利用六个要素。所以,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应当扩展为权衡节点企业贡献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并且结合前面所述六个要素进行研究,这是企业价值评估需要变革的主要方面。

  四、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变革

  资本结构理论的创立是以美国财务学家莫迪格利尼与米勒(Modigliani&Miller,以下简称MM)提出的MM定理(1958年6月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题目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为基础的。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对他们提出的MM定理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40多年来资本结构优化的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研究成果表明企业的负债率在50%左右较优。

  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或价值链节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活动都是在某一价值链中,特别是那些以联盟和虚拟运营的企业,他们的负债和资产以及智力资本在价值链中存在一定的共享和互动,对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凭借价值链联盟企业的优势和多企业资金协同管理产生的财务效应可以大大地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和优化企业的资产。然而,价值链中的某成员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一旦出现了某种缺陷,可能影响其他成员企业的偿付能力。因此,这种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不是传统理论可以解决的。

  五、财务决策方法的变革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决策还是根据企业内部人(包括股东)的目标和少量数据或信息做出决定。然而,在网络化环境下,首先是决策目标的变革,财务决策的目标从传统单一内部人目标转向必须考虑到企业外部人——顾客和节点企业的利益和需求,以及权衡利益相关者团体的各方面利益的目标。其次,决策支持系统的变革,传统财务决策更多凭借经验和少量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新环境下的决策所用的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两大方面:(1)实时交互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丰富的基础信息(诸如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基本信息)支持财务决策;(2)适时跟踪控制系统,诸如,联邦快递和UPS的网络系统跟踪他们的包裹流和资金流,可及时纠正财务决策的偏差。最后,网络化环境下的财务决策可直接与企业战略规划和实施控制系统思想集成。也就是每一个财务决策都受到战略分析、战略决策、战略计划和战略实施控制制度的引导和约束,换一句话说,财务决策与战略管理的集成在网络化环境中得到体现,而且可延伸至联盟企业、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财务协同筹划。所以,网络化环境中的多种利益人通过网络决策系统和网络共享信息共同参与协同管理下的财务决策,已成为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