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关于科研财务管理、科技经费投入、预算等宏观政策,采用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从科研经费使用效果及财务管理分析入手,总结科研单位科研预算及财务管理方面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有效开展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研究体系的建设。
为加快科研单位自主创新步伐,完善科研机制建设,使科技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为科研单位长远发展奠定雄厚的科技基础,本文针对近年来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及科学化管理、科技经费与科研预算、核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研和综合分析,主要采取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通过对科研单位科研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和典型调查,结合现行体制、机制制定科研预、核算管理办法,提出动态预算管理机制理念,探讨科研经费集中管理办法和适宜的激励机制,开展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趋同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近年来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进行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专项调研,提出适宜的科研预算方法;通过研究科研预算和财务核算的关系,促进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机融合。
一、科技经费管理现状和使用效果分析
针对科研单位的应用基础研究、攻关、配套推广等不同类型科研项目,按照科技投入、经济效益、专利、人才等产出的实际情况,分析解剖其科技经费管理现状和使用效果。
(一)科技经费管理的历史和现状使用效果分析
1.科技投入额度呈“金字塔”式结构,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科技经费整体投入不够,研发投入低,资金使用效率有待优化。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使用,科研低水平重复,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科技经费投入尚未完全以需求进行分配。据有关资料分析,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5%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50%,而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率为60%—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左右。创新科技成果不多,科研立项低水平重复多。
3.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没有纳入财务管理体系,科技规划、计划和过程在财务管理体外循环。
4.科研计划和经费计划下达不同步,往往经费下达在每年的第三季度末,造成年初挪用资金倒账或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
5.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科技激励经费渠道不够畅通,造成人才流失。
6.科研板块经费资本化和费用化管理不够完善,科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研究与管理及对专有技术的研发和保护不够。
7.科研经费运作不够规范,串花现象严重,使用账面与实际发生不一致,技术外协费劳务及其他费用方面财务管理不够,没有严格按照预算合同执行。
8.财务管理反映职能的综合性和真实性不够,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力度缺位或不够。
(二)国外科研单位科研财务管理现状
1.国外科研单位资金以拨款为主,技术创新成果逐年递增。
2.科研人员实行收入年薪制,与经费无关,科研的投资方、提出方、研发方相对独立。科研单位设立独立的科技评估机构,如评估院、审计员制度,研究中心多为非赢利性机构。
3.科技管理从研发到生产、应用实行全过程管理。
4.注重专有技术的研发与保护。
近年来,国外科研单位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学科综合协作的方式,集中有关专业的专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共享各种信息,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解决科研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他们在科研工作中不仅重视本科研单位内部的合作,也重视科研单位与外部研究机构的合作。合作研究不仅可以集中力量攻克重大难题,还可以降低单个科研单位的研究费用。
二、科技经费预算方法研究
(一)科研经费预算科目分类
笔者对现行的科研经费预算科目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近年来各类型科研的历史数据按经费使用特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合多位专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建议、意见和经验判断,提出科研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趋同的想法,对科研进行科学分类。主要归纳为:软科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配套集成推广四种。
(二)科研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趋同研究
现行科研经费预算与财务核算内容不完全统一,预算与核算的费用科目不一致,可比性小,不利于预算指导性作用的发挥。科研单位自筹资金的科研没有纳入科研核算体系,整体科研费用数据不真实,不能将税收优惠政策完全使用到位。
部分预算费用不能准确归集到核算当中,出现核算不能准确反映科研实际支出情况甚至预算外支出时有发生,因此通过对比分析,重新设定科研预算科目,意在实现科研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趋同。趋同后科研预算科目分为两类十一项四十九小项。
两大类:直接费、间接费;十一项: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员工费用、外雇人工费、工程支出、购买劳务及服务、其他直接费用、外部协作费设备和折旧折耗摊销。
(三)预算方法
国内多采用传统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滚动预算,国外科研单位在发展预算方法上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先后出现了作业基础预算、零基预算、基础预算等诸多方法。这些方法在某一特定环境下都有一定优势,但均未被科研单位普遍接受。这里主要概述最具代表性的作业基础预算(ABB)的研究成果。
ABB方法的精华在于闭环模型,由运营环和财务环组成。第一阶段的运营环:一旦作业和资源消耗需求已知,ABB方法的工作就是实现资源需求和可用资源(容量)的平衡;第二阶段的财务环:在运营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财务计划,当财务计划与预先设定的财务目标相适应时就达到了财务平衡。
ABB方法强调预算是由战略首先驱动运营,在保证运营资源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财务结果和财务目标的平衡。与传统预算相比,ABB使得预算由侧重财务转向以战略为基础的运营计划,强调预算是由运营驱动的,真正发挥了预算的管理功效。
(四)适宜于科研单位的预算方法
经过调研分析表明,科研单位适宜的预算方法是:概率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相对比例法和专家评估法相结合。
这两种预算方法相对于传统预算的优势:1.能使科研单位管理层对未来一年的经营活动进行持续不断的计划;2.在预算中保持稳定,而不至于等到原有预算执行快结束时匆促编制新预算;3.有利于保证科研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
(五)动态预算管理机制研究
预算控制是动态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它是通过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以预算编制为基础,检查其执行进度及结果,及时发现偏差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差异分析是预算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预算执行、各项基础管理甚至科研单位战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科研单位进行业绩考评、调整预算以修正发展战略。
1.中海油动态科研预算管理机制研究
中海油研究中心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科技经费预算方法基本状况后,根据科研创新性、不确定性的特点,探索依据多指标(类型、研究难度、对科研单位的重要程度、研发团队创新能力、研究周期等)评估科研经费预算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预算方法。
中海油的科研分为综合科研和生产科研,属费用管理型动态管理。科研经费预算分管理层、部门经理、经理三个层面管理科研经费,预算分外协费、运行费两部分。
一是按季度进行预算控制,费用统一管理,逐年过渡,动态预算管理,省下来扣留,不足贴补;二是形成“松而不散、紧而不死”的半集权或分权管理模式,通过“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办法严格控制资金流入与流出,对科研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每一项合同收入,必须全部进入财务的网银账户,其所拥有的账户借方只反映预算下拔的款项,不得有其他收入体现;三是财务动态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并通过完整的预算申报、追加、审批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资金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