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保险学论文>平安保险IPO定价启示(一)

平安保险IPO定价启示(一)

详细内容

平安保险登陆香港联交所融资,为今年全球第六大融资案。但是上市当天,平安保险股价就曾跌破发行价,折射出投资人对其定价的理性评价。平安保险的IPO定价思路为后来者提供了启示

  平安保险IPO定价启示

  “平安保险(2318.HK)的上市非常成功,在香港IPO是令人满意的。”6月25日,平安保险正式挂牌后的24小时,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Man Stanley)亚洲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文礼信对《证券市场周刊》如是评价。

  2004年6月24日,平安保险IPO终于完成,筹资143亿港元,共发行13.88亿股H股,约占该公司总股本的22.4%,募资规模为今年以来全球第六大,也是香港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

  备受市场人士关注的平安保险IPO定价为10.33港元。

  然而,平安保险在首日表现平平,开盘后曾一度跌穿招股价,全天仅微幅上涨0.7%,大大出乎市场人士此前的乐观预期。

  市场的疑问也随之浮出水面:平安保险的定价合理吗?而与此相伴而生的是:在未来的一年中,将有大量的国内保险公司上市,他们的定价该何去何从?

  内在价值法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尽管平安保险股价表现不佳,但从融资的角度说是成功的。保险公司上市一般都要采取内在价值法,我认为平安保险的上市定价比较合理。

  郝演苏介绍说,伴随国内保险公司上市热潮来临,中国证监会还专门派人到美国了解相关的知识。

  内在价值法,这个陌生的词汇伴随着保险公司上市潮涌逐渐被人们所熟悉。

  瑞银投资集团(UBS Investment Bank)股票资本市场中国部负责人忻海告诉《证券市场周刊》,保险行业和其他的行业极不相同,具有前期投入大,先亏损后盈利的特点。因而,评价其真实价值的主要指标应当是精算师估算的内在价值。

  忻海介绍,内在价值是对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经济价值经过精算后确定的估计值。而精算估计的基础是对未来情况的一整套假设,包括对未来新业务的任何价值。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较之利润更能反映其自身的实际财务状况。

  忻海说,平安保险的价格实际上还在询价区间的中限偏下一些。然而,究竟如何评估寿险公司的内在价值,在保险行业内部和投行业内存在着很大争议,很多问题并没有统一看法。忻海强调,由于评估的基础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因此,一个微小的数据变化也会引起很大的连锁反应。

  实际情况印证了忻海的说法。事实上,从精算师报告中,也可看出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2628.HK,简称中国人寿)相比,平安保险估算其内在价值的假设条件都相对乐观。

  在平安保险估值中,假设2004年投资回报率为每年4.0%,其后每年增加0.25%,到2008年增到5%,之后保持不变。

  中国人寿则列出两种假设。较为保守的假设是2003年起投资回报率为3.64%,此后缓慢上升,直到2022年以上才达到4.99%;较为乐观的假设则是自2003年起,到2008年增至4.4%,到2012年达到5%。

  此外,对保单失效和退保率、保单维护费用的假设,两家公司也均有不同。这固然意味着精算师对两家公司的投资回报能力估计不同,但也反映了对未来预测方面的程度差异,从而直接导致对公司内在价值认定的不同。

  平安保险的IPO价格是其内在价值(Embedded Value)的1.95倍,市盈率大约为22倍。相较之下,中国人寿IPO价格是其内在价值的1.45倍,低于平安保险。

  根据数据供应商Thomson Financial提供的数据,平安保险的募股价相当于该公司2004年预期每股收益的24.7倍。而其竞争对手、去年年末上市的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 Property & Casualty Co.,2328.HK,简称中保财险)目前的股价分别是各自2004年预期每股收益的17倍和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