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一)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一)

详细内容

【教材分析】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是高中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五章“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阶段及其对社会产生的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在多媒体信息上主要体现在对图像进行理解和加工,初步体验图像的独特魅力,尝试合理、有效地选择工具进行图像加工,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Photoshop的功能及工具,本节内容是前一节内容的延伸,也是整个图像信息加工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Photoshop的一些应用来尝试图像简单合成的过程。其课型属于“实验操作课”类型,同时也是一节“新授课”。由于本节只进行图像合成及修饰的基本操作,故教学课时为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和修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互助方式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学情分析】



  小学和初中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生都很熟悉计算机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如鼠标操作及对应术语等),具备良好的操作基础。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过“画图”、“金山画王”等图像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能力。通过前面“图像的加工”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Photoshop的打开、选择、移动、色彩调整、旋转、滤镜、关闭等操作。此外,学生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对美的认识,什么样的图像才是完美的)。



  【教学重点】



  掌握Photoshop合成图像及修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图层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有趣的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采取“实物演示”方法介绍图层的概念;在指导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要发掘典型便于评价;采用对具体案例评价分析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



  【学习方法】



  在机房服务器内建立导学教案,学生通过浏览它们,自学和总结操作步骤。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以及新授课的特点,学生采取异质分组(根据本校实际,4人一组)。

  以小组协作方式完成任务。

  通过评价和自我定位,优化操作。

  通过自主思考,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 大屏幕 Photoshop8.0中文版



  【情境导入】



  脑筋急转弯: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需要几步?



  合作探究1:



  1.参考导学案例“不规则选取”与“图像合成”部分,使用磁性套索工具,选择完整大象图形,与冰箱图进行合成。



  2.组内协作完成,个人总结步骤。



  问题发现:



  在合成后的图像中,选择移动工具并在屏幕上拖动鼠标,能随着鼠标拖动而改变位置的只是最后一次被合成的图像元素,这是为什么?



  实物演示:演示透明胶片叠加效果,解释图层的概念。



  合作探究2:



  1.参考导学案例中“图层概念”部分,实践其中的操作。



  2.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图层概念。



  3.组内协作,共同探讨。



  问题解决:通过实践总结为什么只能改变最后一次合成元素的位置。



  知识巩固:选择规定图层,设置透明度并隐藏该层。



  问题发现:大小比例、布局、合成痕迹、不完美。



  合作探究3:



  要求:



  1.结合导学案例“图像修饰”部分,修饰自己合成的图像。



  2.结合美术学的虚实、空间等概念,使合成图像达到最佳效果。



  3.组内互助,取长补短。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综合实践:



  1.在“练习2”文件夹中,任意挑选2幅(或以上)图片,进行合成操作,注意要用到刚学的选择工具。



  2.结合网页学习文件及自己操作实践,修饰图像。



  3.遇到问题,参考网页学习文件“问题解答”部分,和同学互助,也可以询问老师。



  作品互评:展示两幅学生作品,由全体学生进行作品评价。



  精品赏析:部分优秀作品。



  作品评价:



  优秀作品的特点:



  1.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贴近时代要求。



  2.熟练使用图像合成技术,做到“天衣无缝”。



  3.作品具有美感,大小比例适合,色彩搭配融洽,布局合理。



  4.构思新颖,有创意,个性强。



  教学思考:



  1.导学案例的使用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知识的差异,加之教材设置的“非零起点”问题,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而导学案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能有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对于实验操作课,建立导学案例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