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探源
详细内容
;.google.
教师:提醒同学们准确的确定关键字,正确迅速的选取信息,对完成发展史报告的同学要对找到的信息有所删选,报告尽量在一个页面里完成。
学生:着手完成任务
教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3.汇总研究成果
教师:因为时间的关系,网络发展史的调查汇总报告完成(或没完成)的小组,将文件保存到教师机指定的文件夹中,写上小组成员的名字。调查表上交给老师。
学生:保存,上交
教师:组织学生点评,认为自己小组完成的很好的,请上讲台展示,阐述(两个同学)。你们认为他们小组完成的怎样,与你们小组比?你认为他们能得到奖励吗?说出理由。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评奖,发奖。重在鼓励。
六、课后延伸:
在因特网发展过程中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奇闻趣事,如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谁发出的?等等,如果感兴趣,你们可以专门制作一个关于因特网发展过程中的奇闻趣事为主题的电子报刊,供其他同学阅读。也可以为其他同学提出一些关于网络的小问题,大家一起来研究网络史话风云变幻!
七、课后总结:
本课应该以“探”为过程,以“源”为目的,以搜索引擎为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步认识因特网的发展历程。以下四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一个明确的方向。
1.因特网的起源,我国正式加入因特网的标志,因特网迅速壮大的原因。
2.arpa nsf两个网建立的时间,做出的贡献。完成表格。
3.谁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它的主题是什么?
4.最高域名CN是什么时候正式注册的?
教学反思:上过之后,从导入到学生回答问题,再到学生总结,都还说的过去,但其中有一部份时间是让学生自行操作认识因特网的功能,在这期间,有部分学生开始受不住网络的诱惑,更忘了还是在上课,就开始津津有味地浏览起无关的网站来。这种情况是我始料未及的,因为这是个实验班。既然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就结合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对学生进行网络自律教育,最后由那位同学来总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对学生的行为考虑不足,是这节课的失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