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信息加工
详细内容
文本信息加工
【教学目标】
2、 领悟传播民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3、 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重点】1、 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
2、 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难点】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课室【教学过程】
一、引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哪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让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教师小结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文本信息加工
二、文字处理技术
“文本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提问:在没有计算机之前,怎样记录文字信息? 1、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手写、雕刻、印刷、机械式打字、计算机文字处理(引导学生把此过程说出来,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2、文字组成方式字母文字(由字母组合 如英文)象形文字(汉字)
3、汉字的优点(体现教学目标2)――学生浏览老师给出的材料
4、实践练习(体验东巴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教学设计:先让学生阅读步骤,觉得哪一步不好理解可以进行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小组推荐2位同学上讲台完成。教师小结引出计算机如何处理汉字。
三、汉字编码
1、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A、 音码 (全拼、双拼、智能ABC) B、 形码 (五笔) C、 混合输入提问:“我”的拼音输入码是“WO”、五笔输入码是“Q”,为什么不同的输入码计算机会显示同一个字?引出“机内码”。
2、存储汉字编码――机内码:展示P57图4―4,请说说两幅图有何不同。
3、输出码――字型码
以投影幕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点阵”,简单介绍点阵与字节的关系。
四、实践练习:
输入“槠、?”两字造字程序的使用(给出教程,学生自我探索,教师个别指导)